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法华五首·其五》
《读法华五首·其五》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阿字义深当自读,般舟行苦与谁行。

人言成辨须三世,我欲圆成在此生。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的《读法华五首》中的第五首。诗中探讨了佛法修行的深刻意义以及个人在修行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首句“阿字义深当自读”,“阿”字在佛教中常指佛陀,这里暗示佛法的奥义需要修行者自己去领悟和探索。这句强调了个人修行的重要性,鼓励读者深入思考佛法的真谛,而不是仅仅依赖他人的解释。

次句“般舟行苦与谁行”,“般舟”是佛教术语,意为“方便法门”,此处可能指的是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来减轻痛苦。然而,这句话提出的问题“与谁行”则暗示了修行之路的孤独性,即修行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需要独自面对,寻找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第三句“人言成辨须三世”,这里的“人言”代表了社会上对佛法修行的普遍看法或传统观点。“成辨”意为成就智慧,而“三世”则是佛教中时间概念的延伸,包括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佛法修行成就智慧的理解,认为它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仅是今生的努力。

最后一句“我欲圆成在此生”,表明了诗人对于佛法修行的独特见解和决心。他认为,虽然佛法的成就可能涉及多世的努力,但最终的圆满可以在这一生实现。这种信念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人们珍惜当下,通过不懈努力,在此生达到心灵的圆满和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佛法修行的内在过程和个人的责任,强调了自我探索、独立面对挑战、超越时空限制以及在现世追求精神圆满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南丰道中口占

冷雨迷濛懒举头,望中恐得故乡愁。

梅经旧腊香犹在,水被东风冻已收。

鸟喜春和纷格磔,马嫌泥滑转夷犹。

人生祇有安居好,可奈安居不易求。

(0)

再赋·其二

起自然铜鼎,烹茶滴乳香。

深冬灰正冷,新腊雪须当。

我意空青眼,君才贯众长。

唱酬几百合,衰白荷相忘。

(0)

下湖晚归

屈曲莎堤引兴长,肯辞芒屦踏秋霜。

归来已奏孤城角,撩乱梅花落女墙。

(0)

榆钱

林外溪头榆荚钱,风吹个个一般圆。

浑疑萍叶轻分去,恰似苔花碎接连。

(0)

次正夫登沛中歌风台

屹屹泗上城,隆隆沛中台。

登台不见人,祇见山崔嵬。

高祖汤武资,神明天所开。

潜龙已飞跃,乘马宁邅回。

倒戈与天旋,万国俱子来。

西楚殪封兕,东齐荡纤埃。

任使虽故人,萧曹亦贤哉。

功成思猛士,乐极自成哀。

如何古之人,懿德乃所怀。

(0)

次韵子瞻秋雪见寄二首·其二

平时出处常联袂,文翰叨陪旧服膺。

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

何时杯酒看浮白,清夜肴蔬粗满登。

离思隔年诗不尽,秦梁虽远速须应。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吴兰修 沈君攸 莫宣卿 张文姬 安维峻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