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勤玄塞,将军跃紫骝。
都门一发迹,千里去悠悠。
大漠风多逆,长城水不流。
功成何用赏,骨立视封侯。
国事勤玄塞,将军跃紫骝。
都门一发迹,千里去悠悠。
大漠风多逆,长城水不流。
功成何用赏,骨立视封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的英勇与孤独。首句“国事勤玄塞”点明了将军的职责所在,他为了国家的安宁,不辞辛劳地驻守在遥远的边疆。接着,“将军跃紫骝”一句,通过生动的马跃画面,展现了将军英姿飒爽的形象,跃动的紫骝马仿佛承载着将军的豪情壮志。
“都门一发迹,千里去悠悠”,这两句描述了将军离开京城,踏上征途的情景。都门是京城的门户,将军从这里出发,开始了漫长而孤独的旅程,走向未知的远方。这种离别之情,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蕴含着对家人的思念。
“大漠风多逆,长城水不流”,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艰苦与险恶。大漠中狂风肆虐,逆风行进艰难;长城脚下,河水似乎也不再流动,象征着边关的荒凉与寂寞。这样的自然环境,不仅考验着将军的身体,更考验着他的意志和决心。
最后,“功成何用赏,骨立视封侯”,这两句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即使功成名就,也不需要额外的奖赏,因为真正的荣耀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国家的忠诚。将军以骨瘦如柴的形象,面对封侯的虚名,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坚守信念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将军形象的刻画,以及边塞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边防将士的英勇与孤独,同时也传达出对功名的淡泊和对国家忠诚的崇高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