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
剖心香自发,刮垢力须攻。
不识金银气,何知陶冶工。
尼山疏水意,乐亦在其中。
回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
剖心香自发,刮垢力须攻。
不识金银气,何知陶冶工。
尼山疏水意,乐亦在其中。
这首诗《题匏杯》由明末清初诗人巢鸣盛所作,通过“回也资瓢饮”开篇,巧妙地将孔子弟子颜回的简朴生活与匏杯(即葫芦杯)的朴素之美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简约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悠然见古风”,诗人以“悠然”二字描绘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态,同时点明了匏杯所承载的古朴之风,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静好。
“剖心香自发,刮垢力须攻”,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匏杯的内在价值与外在品质。剖开匏杯,香气自然散发,象征着内在的真善美;而刮去表面的污垢,需要付出努力,强调了追求纯净与完美的过程。
“不识金银气,何知陶冶工”,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金银等贵重材料的不屑,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工艺的精湛与内心的纯净,而非物质的奢华。
“尼山疏水意,乐亦在其中”,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此处借指孔子的思想与教诲。诗人引用此语,表达了对孔子哲学的深刻理解与认同,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乐趣与意义,正是遵循孔子之道的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匏杯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之情,更蕴含了对生活态度、价值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的追求。
花倦惊声,飞共雨肥芳草。
一段轻烟,阑截澹白山头,微青树杪。
斗红香冷,空教杨柳生愁,点点雪花飞不起,都付与东流,春去知多少。
怀抱。何事当年,花闲柳伴,追欢买笑。
萦得柳暗,浓愁花堆烦恼。
春归人远,更有无限关心,残更不寄青楼梦,醒眼醉孤灯,此恨和谁道。
黄菊擎霜,紫萸带雨,年华又早重阳。
风喧病叶,夜来声满书窗。
晓看日放些儿影,渐云收、青吐山光。
为怜戏马应弦,还忆穿杨。芒鞋竹杖荷裳。
快扳萝扪壁,峻岭崇冈。纵目流观,平沙雁落长行。
糗糕菊酒迎凉脯,且鲸吞、沉醉何妨。
尽幽闲,佩萸力健,落帽人狂。
金台游倦初回,兰舟南望遥天表。
千尺征帆,两堤断岸,归心萦绕。
波漾轻鲦,岸驱野犊,断烟风袅。
问故乡何处,杂花满树,此日莺飞多少。
猛听城头芦管,见皓月、一钩犹小。
工愁善恨,装酸捻冷,何时方了。
欸乃数声,晚鸦几点,惊飞林杪。
且叵罗笑把,樗蒲醉掷任他昏晓。
我欲从之,置酒西园,较射南冈。
只撚须摇膝,人称慧业,蓬头散发,自许清狂。
跂脚北窗,行吟东郭,男子何须志四方。
逍遥处,问眼前悲喜,何必张皇。怕教鬓发苍浪。
且随分新词赋几章。
便支硎山内,谈庄放鹤,金华道上,叱石成羊。
灵运生天,淮南好道,天地梨园一戏场。
他年志,待布黄金地,求白云乡。
碧琐空屏,云母凉,鱼镮烟绕深院。
红叶乍惊秋,人归杳,朱栏花信香浅。
便教卜尽五铢,剩青蚨未转。
窗前看、疑是沈郎遗来,丹纹翠掩。犹记雕栊倦。
绛蜡下、纤手掷红幺,金绯绚赌胜处,将花选、玉人那爱鸾钿。
只教綵贯同心,佩宜男珠串。
金风冷、留买一线斜阳,怎看秋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