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蜗角。
计一朝、舞人旋袖,楚南天窄,凿空骞槎西域。
山移泰岱平处,海塞蓬瀛,浅后终计错。
轮台故事,议屯田、汉代尚留边略。移民约。
脱剑牵牛,操弓徙鳄。井里桑麻,警枕无虞闻柝。
传说桃源避世,葛老移家,驱丛罗众雀。
僧归寄语沃洲山,莫认护舟深壑。
国蜗角。
计一朝、舞人旋袖,楚南天窄,凿空骞槎西域。
山移泰岱平处,海塞蓬瀛,浅后终计错。
轮台故事,议屯田、汉代尚留边略。移民约。
脱剑牵牛,操弓徙鳄。井里桑麻,警枕无虞闻柝。
传说桃源避世,葛老移家,驱丛罗众雀。
僧归寄语沃洲山,莫认护舟深壑。
这首诗描绘了对国境边界的独特见解与对历史边疆政策的回顾,同时融入了对现代开发大屿山的展望。开篇以“国蜗角”起笔,形象地将国家边界比作蜗牛壳中的狭小空间,强调了边界的相对有限性。接着,通过“计一朝、舞人旋袖”,巧妙地将时间的短暂与舞蹈的瞬间美联系起来,暗示了历史变迁的快速与不可预测。
“楚南天窄”则进一步强调了边界的狭窄,而“凿空骞槎西域”则展现了开拓边疆的决心与勇气,跨越了遥远的地域。山河的移动与海洋的填塞,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征服,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的反思。
“轮台故事,议屯田、汉代尚留边略”提到了古代边疆治理策略,如屯田以固边,体现了古代智慧与实践。移民、脱剑、牵牛、操弓、徙鳄等一系列生活场景的描述,展现了边疆人民的生活状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井里桑麻,警枕无虞闻柝”描绘了边疆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宁静与安全,警枕象征着警惕与准备,但夜晚的柝声却带来了安宁的氛围。这反映了边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传说桃源避世,葛老移家,驱丛罗众雀”引用了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乌托邦的向往,以及对现实边疆生活的肯定。葛老移家与驱逐众雀,既体现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也寓意着边疆地区对外来干扰的防御。
最后,“僧归寄语沃洲山,莫认护舟深壑”以僧人的口吻,寄语沃洲山,提醒人们不要误入深谷,隐喻了在现代开发中应保持警觉,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潜在问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历史、地理、文化与现代思考,展现了对边疆治理、民族融合、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沧海生明月,凭高欲问天。
诗书尘满积,事业镜虚圆。
失策哀群盗,藏身愧昔贤。
世情真卤莽,吾道竟沈绵。
素蚁难消恨,金丹不驻年。
放歌成漫兴,儒术索真诠。
屈辱宁论命,蹉跎待息肩。
自伤飘雨翮,不复逞霜拳。
枕席江湖外,交亲记忆前。
壮怀悲老矣,佳节叹徒然。
抱病登孤阁,何心泛小船。
秋风殊渺渺,宿雨自娟娟。
清切团甘露,伶俜坠粉莲。
巨鱼吹浪静,细草杂花妍。
径曲回红烛,林疏起白烟。
几家砧杵急,永夜客愁悬。
地迥星河阔,城深鼓角偏。
只今多战伐,何计稳宵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