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竹共万峰松,古寺门前布虎踪。
惟有道人逢客至,登楼一打报山钟。
千峰竹共万峰松,古寺门前布虎踪。
惟有道人逢客至,登楼一打报山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千峰竹共万峰松”以“千”、“万”这样的数量词,营造出山峰连绵、竹木葱郁的壮丽景观,竹与松作为自然界中的两种典型植物,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古寺门前布虎踪”一句,巧妙地将古寺与虎踪并置,形成一种意外的对比。虎踪本是野兽留下的痕迹,却出现在古寺门前,既暗示了山林的原始与神秘,也增添了几分探险的趣味,同时也可能寓意着佛法普渡众生,即使在最偏远的地方也能触及人心。
“惟有道人逢客至,登楼一打报山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道人是山中隐士的象征,他们的存在使得这幅画面更加生动,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人文气息。当有客人来访时,道人登楼击钟,这一行为不仅传达了对客人的欢迎之意,也象征着佛法的传播和心灵的交流。钟声悠扬,回荡在山间,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自然,也触动了访客的心灵,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信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山林之美、自然之静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作品。
佳人命薄今古悲,苦乐在人知者谁。
镜鸾窥损春黛眉,洞房不出藏绣帏。
二十许嫁豪家儿,阿爷已受筐篚仪。
心旌暗许良人随,那知中道前议非。
父母反覆志愿违,嫁归只得随身衣。
金币妆饰无所赍,妇德妇容虽守持。
阿姑色厉妯娌嗤,良人轻贱恩意亏。
春波不似鸳鸯齐,春风不如双燕飞。
妾非无声不敢啼,妾非无泪不敢垂。
此身自恨生不时,怨雠父母将何为。
不如携将六尺帛,黄泉冥行与世辞。
父母安用深致思,此身期与良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