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七仙寺石履·其一》
《七仙寺石履·其一》全文
宋 / 白玉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踏遍三千及大千,除非铁脚始能穿。

当时达磨持归去,何事传来到七仙。

(0)
注释
三千:佛教术语,指世间一切法的总称,也形容数量极多。
大千:佛教用语,指宇宙间所有现象的总称。
铁脚:比喻坚韧不拔的决心或力量。
七仙:道教传说中的七个仙人,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传说中的传奇人物。
翻译
走遍了无尽的三千世界和大千世界,
除非拥有铁打般的双脚才能穿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白玉蟾的作品,名为《七仙寺石履(其一)》。白玉蟾以其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而闻名于世,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首句“踏遍三千及大千”中的“三千及大千”,源自佛教术语,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行走过的范围之广阔。"除非铁脚始能穿"则是说只有铁脚(即坚固的脚步)才能承受如此长时间和广度的跋涉。

接下来的“当时达磨持归去”中的“达磨”通常指的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祖师,据说他曾面壁九年,示现修行的决心与坚毅。这里则是比喻诗人在长时间的跋涉后,将所达到的境界和感悟带回去。

最后,“何事传来到七仙”表达了诗人对所经历之事的质疑,为什么这些事情会流传至今,并与古代神话中的“七仙”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七仙”,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组仙人,他们以其不羁自由而著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修行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与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意境开阔、语言简洁,也体现了白玉蟾清新脱俗的文风。

作者介绍
白玉蟾

白玉蟾
朝代:宋   字:如晦   号:琼琯   籍贯:南宋时   生辰:1134~1229

白玉蟾(1194-1290),南宋时人,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定居福建闽清。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
猜你喜欢

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午窗坐睡

年老目飞花,心化柳生肘。
万事元一梦,古今复何有。
六月苦夜短,午昼何其久。
颓然北窗下,竹风休两手。
昏昏不复知,酣适如中酒。
睡乡日月长,椿灵未为寿。
形存若蝉蜕,质槁如木朽。
荣辱漫纷纷,正梦那复受。
有梦尚有思,无梦真无垢。
欲呼李太白,醉眠成二叟。

(0)

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旦起理发

忆昔叨从班,入朝大明宫。
五更催上马,梦里过万松。
想见天竺山,九重吟清风。
头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今来幸閒放,栉比肯匆匆。
清晨解絛辫,千梳复重重。
不羡列御寇,散发摇风鬃。
气舒两目明,顿与离朱同。
此乐岂易得,快意适相逢。
再拜复再拜,深恩荷天公。

(0)

庾岭旧传有梅往往诗人借此为江南春信予到此

诗人常说岭头梅,往往春风自此来。
我到岭头都不见,空将春梦又空回。

(0)

西园海棠

丹葩翠叶竞妖浓,蜂蝶翻翻弄暖风。
濯雨正疑宫锦烂,媚晴先夺晓霞红。
芬菲剑外从来胜,欢赏天涯为尔同。
却想乡关足尘土,只应能见画图中。

(0)

山舍在浙江亭得父书开示题诗於亭

结束青山向日还,得书南望意悠然。
少宽二老庭帏念,粗了生平灯火缘。
去路虽遥心已近,短篇欲就意难圆。
不妨静洗笙歌耳,稳接江涛到枕边。

(0)

韶州秩满至清源道中闻子庠倒磻俱登第又题客

道路已三月,山川犹昔年。
绣花红委地,刺水绿平田。
生计付身外,儿曹慰眼前。
愈知贫有味,无梦到愁边。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