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三千及大千,除非铁脚始能穿。
当时达磨持归去,何事传来到七仙。
踏遍三千及大千,除非铁脚始能穿。
当时达磨持归去,何事传来到七仙。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白玉蟾的作品,名为《七仙寺石履(其一)》。白玉蟾以其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而闻名于世,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首句“踏遍三千及大千”中的“三千及大千”,源自佛教术语,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行走过的范围之广阔。"除非铁脚始能穿"则是说只有铁脚(即坚固的脚步)才能承受如此长时间和广度的跋涉。
接下来的“当时达磨持归去”中的“达磨”通常指的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祖师,据说他曾面壁九年,示现修行的决心与坚毅。这里则是比喻诗人在长时间的跋涉后,将所达到的境界和感悟带回去。
最后,“何事传来到七仙”表达了诗人对所经历之事的质疑,为什么这些事情会流传至今,并与古代神话中的“七仙”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七仙”,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组仙人,他们以其不羁自由而著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修行的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与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意境开阔、语言简洁,也体现了白玉蟾清新脱俗的文风。
年老目飞花,心化柳生肘。
万事元一梦,古今复何有。
六月苦夜短,午昼何其久。
颓然北窗下,竹风休两手。
昏昏不复知,酣适如中酒。
睡乡日月长,椿灵未为寿。
形存若蝉蜕,质槁如木朽。
荣辱漫纷纷,正梦那复受。
有梦尚有思,无梦真无垢。
欲呼李太白,醉眠成二叟。
忆昔叨从班,入朝大明宫。
五更催上马,梦里过万松。
想见天竺山,九重吟清风。
头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今来幸閒放,栉比肯匆匆。
清晨解絛辫,千梳复重重。
不羡列御寇,散发摇风鬃。
气舒两目明,顿与离朱同。
此乐岂易得,快意适相逢。
再拜复再拜,深恩荷天公。
丹葩翠叶竞妖浓,蜂蝶翻翻弄暖风。
濯雨正疑宫锦烂,媚晴先夺晓霞红。
芬菲剑外从来胜,欢赏天涯为尔同。
却想乡关足尘土,只应能见画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