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灵岩赠长老敏行》
《宿灵岩赠长老敏行》全文
宋 / 王十朋   形式: 古风

篮舆谢公岭,杖屦矩罗室。

净名访维摩,一庵仅容膝。

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

平生看不足,灵岩最奇绝。

老禅蜀中来,心印传佛日。

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

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

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

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

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宿灵岩赠长老敏行》。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灵岩山的住宿经历以及对长老敏行的赠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灵岩山的奇绝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篮舆谢公岭,杖屦矩罗室”以“篮舆”和“杖屦”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净名访维摩,一庵仅容膝”则通过典故,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灵岩山的隐秘与清幽。

“寻僧画屏中,往往多八十”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想象结合,通过“画屏”这一意象,展现了灵岩山的古老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山中僧侣的修行岁月之长。

“平生看不足,灵岩最奇绝”表达了作者对灵岩山美景的赞叹与喜爱,认为其景色独特,令人难以忘怀。

“老禅蜀中来,心印传佛日”通过描述长老敏行的来历与修为,进一步突出了灵岩山与佛教文化的紧密联系,同时也体现了长老的智慧与慈悲。

“脚力穷天下,称此为第一”赞美了长老敏行的修行与成就,将其视为天下第一,表达了对长老的高度评价与尊敬。

“兹山昔未开,藏闭最深密”强调了灵岩山的历史悠久与隐秘性,暗示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价值。

“倘不遇熙朝,造物肯容出”表达了对当前时代能够发现并欣赏灵岩山美景的庆幸,同时也对自然界的恩赐表示感激。

“孙公赋天台,胜地尚遗佚”通过引用前人的作品,对比了灵岩山与天台山的相似之处,同时表达了对灵岩山未被充分发掘的遗憾。

“我欲续金声,愿借山中笔”表达了作者希望继续传承与发扬灵岩山的文化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长老敏行的敬仰与合作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灵岩山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与文化内涵的丰富,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宗教的深刻感悟与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王十朋

王十朋
朝代:宋   字:龟龄   号:梅溪   生辰:1112-1171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猜你喜欢

玩月诗·其四

危桥横石架云端,跨鹿登临景象宽。

颢魄洗烟澄碧落,桂花低拂玉簪寒。

(0)

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

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

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

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

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

(0)

七言·其七十

还丹功满未朝天,且向人间度有缘。

拄杖两头担日月,葫芦一个隐山川。

诗吟自得闲中句,酒饮多遗醉后钱。

若问我修何妙法,不离身内汞和铅。

(0)

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见怀之什时守吴郡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

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

自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又守阖闾城。

何人万里能相忆,同舍仙郎与外兄。

(0)

杂曲歌辞·其九竹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畬。

(0)

谪官后卧病官舍简贺兰侍郎

青春衣绣共称宜,白首垂丝恨不遗。

江上几回今夜月,镜中无复少年时。

生还北阙谁相引,老向南邦众所悲。

岁岁任他芳草绿,长沙未有定归期。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