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
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
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
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
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
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
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
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
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禅室之景。"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表达了在夜深人静时分,只有月光照亮了禅室,而远处传来了磬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则是说心灵深处的思考融入了禅定的境界,而那清脆的磬声似乎引导着修行者的内在觉醒。
"泠泠满虚壑,杳杳出寒云"描绘了一种水流潺潺、云雾缥缈的自然景象,将禅室置于一片宁静而神秘的环境之中。"天籁疑难辨,霜钟谁可分"则是说那磬声如同天界的声音,清晰而又难以辨识,就像冬夜里的霜钟,无人能与之相比。
最后两句"偶来游法界,便欲谢人群。竟夕听真响,尘心自解纷"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和安宁,对世俗的纷扰已经不再挂怀,只愿沉浸于禅定的境界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佛教修行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意境。
五月峡中天气歊,竹筒引水那能浇。
江濆龙老卧未起,崖石不枯珠自跳。
草草杯盘对君酌,灯前疑是檐花落。
毫端写出万斛珠,共向炎天作冰雹。
妃子名园荔子丹,绛囊初摘堆金盘。
细擘轻红唱君曲,咀嚼水晶牙颊寒。
老翁真个如年少,激水成珠堪一笑。
刘侯自有胸中珠,不止照人兼自照。
扁舟经月溯江流,又向江陵换蜀舟。
肠断一声离岸橹,不堪回首仲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