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游庐阜,中秋宿瀼溪。
祠寻元子隐,树认赤乌栖。
坐待云开月,行愁雨作泥。
鄱人应话我,身在九江西。
半月游庐阜,中秋宿瀼溪。
祠寻元子隐,树认赤乌栖。
坐待云开月,行愁雨作泥。
鄱人应话我,身在九江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在瀼溪驿站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句“半月游庐阜”,诗人以一个月半的时间游览庐山,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旅行心境。接着,“中秋宿瀼溪”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中秋之夜,诗人在此停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
“祠寻元子隐,树认赤乌栖”两句,诗人通过寻找古代隐士的祠堂和辨识栖息的树木,表达了对古人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敬仰。这里不仅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也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坐待云开月,行愁雨作泥”则描绘了诗人等待云散月出的耐心与对可能到来的雨水的忧虑。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也流露出他对旅途环境变化的适应与期待。
最后,“鄱人应话我,身在九江西”一句,诗人想象着当地居民会谈论他的到来,暗示了他希望留下足迹和故事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对未知旅程的好奇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旅途经历的感慨,是一幅生动的中秋之夜旅行图卷。
甲光鳞鳞白日惨,土木之变人丧胆。
举朝缩颈占天星,力排众议公独敢。
根本一动大势去,言南迁者吾当斩。
此是乾坤何等时,安危乃以一身支。
威行片纸出军府,千里万里风霆驰。
摧残大敌定社稷,金瓯无缺天子归。
天子归来群小昵,亨等意耳辨奚益。
不惜身随天柱倾,自有奇勋贯金石。
呜呼,先知其柱,朕心怜其忠,崇祠嶪嶪铭旌功。
祇今穹碑蚀残龙凤字,犹来披榛剥藓寻幽宫帝。
三台山下悲风起,翁仲无言石麟峙。
回首栖霞一样冤,湖南湖北风烟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