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复用前韵呈明略》
《复用前韵呈明略》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茅焦逆讦磨虎口,何似淳于饮一斗。

终军乘传惊汉关,何似富春投组还。

天下同心乖出处,岂徒黄白马毛间。

鄙夫纷纷烦觖望,负日可堪希国赏。

竹林居士亦何营,江花无限老江城。

那知桥上驷马宠,能作山间蕙帐荣。

兴国寺中四月尾,海棠雪落生红子。

呼门日午醉不应,昨夜君恩赐闻喜。

君不见卒然佳会高欢难,幸值野王聊一弹。

人生歧路易南北,明发云散何由攀。

知君未试餐玉法,我亦欲返焦城山。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复用前韵呈明略》。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时事与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人以茅焦直言进谏和淳于髡饮酒自比,暗示了对直言敢言与超脱世俗的态度。接着提到终军出使的壮举和富春归隐的故事,表达了对仕途与隐逸的不同选择的理解。

诗人批评世人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内心的和谐与出处的选择,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表面的尊荣。他对那些不满现状的人表示同情,同时也自嘲自己在竹林中过着淡泊的生活,却仍未能完全忘怀尘世的荣华。

诗中“兴国寺中四月尾,海棠雪落生红子”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僧院春景,然而诗人却因“昨夜君恩赐闻喜”而心生波澜,暗示朝廷的恩赐让他有所触动。最后,诗人以“知君未试餐玉法,我亦欲返焦城山”表达对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友人未尝仙道的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世事的洞察,又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晁补之诗歌的特色,即寓言性与哲理性的结合。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偈二首·其二

从来家富小儿娇,偏向江头弄画桡。

引得老爷把不住,又来船上助歌谣。

(0)

和吉祥孜老二诗·其一

白头身老大江南,已约孤云共一庵。

有道故人今隔海,不应龙卧在深潭。

编茅固作痴儿计,闭户全胜俗客谈。

剩种木奴千百本,不忧土锉冷松龛。

(0)

答吴知府仲登见招三绝·其二

渡水穿云已借书,蝇头一日五千馀。

东家居士应怜我,白首那堪又徙居。

(0)

成都信藏主求送行·其一

又得南方一信归,君臣父子却饶伊。

五年乳窦峰前路,曾把虚空碎一槌。

(0)

颂古十七首·其十六

大藏教文为切脚,钵啰娘义最深幽。

孔门弟子无人识,碧眼胡僧暗点头。

(0)

钟声清,鼓声响,早晚相闻休妄想。

荐得徒劳别问津,莫道山僧无伎俩。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