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三为径,疏泉曲作池。
山阴元胜集,河朔更吾师。
旋绕飞觞出,欢呼坐客移。
酒酣还自记,不让右军词。
种竹三为径,疏泉曲作池。
山阴元胜集,河朔更吾师。
旋绕飞觞出,欢呼坐客移。
酒酣还自记,不让右军词。
这首诗描绘了顾徵君家园中的一处景致——流觞坞。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种竹、疏泉、筑池的自然美景,以及在此环境中举行雅集的情景。
“种竹三为径,疏泉曲作池。” 开篇即点明了园中的布局特色,竹径三道,泉水蜿蜒曲折地汇成一池,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
“山阴元胜集,河朔更吾师。” 这两句借用了历史上的两个雅集典故——山阴之会和河朔之宴,表达了对古人雅集的向往与追慕,同时也暗示了此处流觞坞是文人雅士聚会的理想之地。
“旋绕飞觞出,欢呼坐客移。” 描述了在流觞坞中举行的雅集活动。众人围绕着水池,手持酒杯,随着音乐或诗文的节奏,依次传递酒杯,饮酒赋诗,欢声笑语不断,场面热烈而充满诗意。
“酒酣还自记,不让右军词。”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醉酒后的感慨,虽然无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相提并论,但依然能留下自己的诗文,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自信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顾徵君家园流觞坞的独特魅力,以及文人雅士在此聚会时的高雅情趣和精神追求。
念昔为吏日,朝夕羡人閒。
解印出公府,翛然若归山。
衡茅三亩居,无客门常关。
早眠而起晏,永日或不冠。
故人远寄酒,为致一醉欢。
我亦领其意,呼儿具杯盘。
长閒贫亦好,安用朱其轓。
我生本蓬荜,久已傲饥寒。
山羊卷酥如切玉,剪毛胡羊花作肉。
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
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
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客来但办君且去,卧听涓涓雪消屋。
因山事严京兆出,十驿人人如在目。
驼裘便面行野时,晴郊已动陈根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