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卷酥如切玉,剪毛胡羊花作肉。
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
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
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客来但办君且去,卧听涓涓雪消屋。
因山事严京兆出,十驿人人如在目。
驼裘便面行野时,晴郊已动陈根绿。
山羊卷酥如切玉,剪毛胡羊花作肉。
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
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
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客来但办君且去,卧听涓涓雪消屋。
因山事严京兆出,十驿人人如在目。
驼裘便面行野时,晴郊已动陈根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飘泊异乡的游子,在寒冷的季节里,对着山羊毛发似切玉般洁白、胡羊毛被剪花作肉的景象,感到心中有无尽的忧伤。烛光下,醉客的泪水如溪流一般,山泉煮沸的声音如同珍珠和粟米的碰撞,都是对孤寂生活的写照。
诗人提到自己深陷泥泞中无法回头,不记得归途;日落时分才躺在床上初感疲惫。近七日来,他一直与寒热交战,连朝饭斋糜都不足以填饱肚子。
客人来访,却劝他快去,诗人只好听着屋檐上的雪水涓涓而下。山中事务严峻,京兆之出亦如在眼前。驼裘随身,以便面对野外的生活;晴朗的郊野已开始生长陈旧的根茎绿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表达了游子对归乡之路的渴望,以及在异地独自面对困境时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