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草转溪路,瘦藤扶我行。
鯈鱼知有乐,鸥鸟共忘情。嵂崒望中色,?辀何处声。
赏心成朗咏,巢鹤不须惊。
幽草转溪路,瘦藤扶我行。
鯈鱼知有乐,鸥鸟共忘情。嵂崒望中色,?辀何处声。
赏心成朗咏,巢鹤不须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南溪边行走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幽草转溪路”,以“幽草”点明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的深邃,而“转溪路”则暗示了路径的蜿蜒曲折,营造出一种探索未知的氛围。接着,“瘦藤扶我行”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藤条描绘得仿佛是友人一般,扶持着诗人前行,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亲近与依赖。
“鯈鱼知有乐,鸥鸟共忘情”两句,通过鯈鱼和鸥鸟的行为,展现了它们在自然中的自由与快乐,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平静,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嵂崒望中色,?辀何处声”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声音悠远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深远,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最后,“赏心成朗咏,巢鹤不须惊”两句,表达了诗人因美景而生的喜悦之情,他吟唱着诗歌,仿佛与周围的自然和谐共处,连栖息在树上的鹤也不必惊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巧妙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充满了诗意与哲理。
一自婴时网,终宵若触藩。
史迁幽请室,公冶系圜门。
果被儒冠误,从知狱吏尊。
梦多宁辨蝶,泪尽讵闻猿。
易枉虞翻迹,难招宋玉䰟。
徒闻怀楚奏,未见理秦冤。
市远应投杼,天高奈覆盆。
含酸对蛛户,急难望鸰原。
良璞捐仍抱,明珠盼尚存。
倘然蒙察识,犹可报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