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曾侍讲九竹图韵》
《和曾侍讲九竹图韵》全文
明 / 林环   形式: 古风

金陵客舍长安陌,寸土如金苦嫌窄。

生平爱竹负赏心,梦里犹思见颜色。

谁人磊落独不群,玉堂侍讲武陵君。

窗前隙地祗寻丈,移得一段湘川云。

九龙山人更才绝,潇洒胸襟贮冰雪。

醉来为扫墨君图,下笔纵横见奇节。

琅玕交股铁作刀,凉吹入户声萧骚。

清阴常对白日静,修干直拂三秋高。

金銮朝退频相过,对竹看图欲忘我。

脱却乌纱挂碧枝,扫石还因绿苔坐。

周郎造我亦何为,高怀似与主人期。

敲门看竹久未厌,便索此图而得之。

乡山筋竹闽南路,每叹别来春几度。

若能转赠金错刀,不惜琼瑶报君去。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九竹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形态与精神。诗人以“金陵客舍长安陌”开篇,巧妙地将两个地点并置,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暗示了竹子作为连接两地情感的媒介。接着,“寸土如金苦嫌窄”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空间的局促,反衬出竹子在有限空间中展现出的勃勃生机。

“生平爱竹负赏心,梦里犹思见颜色”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即使在梦中也渴望见到竹子的颜色,进一步强化了竹子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诗人通过“谁人磊落独不群,玉堂侍讲武陵君”这一比喻,将竹子比作不群的君子,赞美其高洁的品质。

“窗前隙地祗寻丈,移得一段湘川云”描绘了竹子在狭小空间中的生长,仿佛是将湘江的云彩移入其中,既表现了竹子的坚韧生命力,也寓意着竹子所承载的文化意象。随后,“九龙山人更才绝,潇洒胸襟贮冰雪”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高雅气质,将其与才华横溢的文人相提并论,凸显了竹子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醉来为扫墨君图,下笔纵横见奇节”则展示了诗人创作九竹图的过程,通过“奇节”一词,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与节操。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绘了九竹图中的竹子形象:“琅玕交股铁作刀,凉吹入户声萧骚”,运用比喻和拟声词,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形态与声音,以及它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清阴常对白日静,修干直拂三秋高”则从视觉和时间的角度,赞美了竹子的清幽与挺拔,不仅在白天给予人们宁静的享受,也在秋季展现出其高远的气度。最后,“金銮朝退频相过,对竹看图欲忘我”表达了诗人与竹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在竹子面前忘却自我、沉浸于自然之美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九竹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情感寄托,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作者介绍

林环
朝代:明

( 约1376—约1415)明福建莆田人,字崇璧。永乐四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从成祖至北平卒。有《絅斋集》。
猜你喜欢

九转诗·其三

转转穷微妙,重重入杳冥。

由将药砂体,却变水银形。

气合秋霜静,朱光夜落星。

自然成姹女,何虑不通灵。

(0)

金液还丹歌·其十四

婴儿漠漠不可悟,徒以劳神虚见苦。

但知会得圣人言,即是分明上天路。

(0)

赠剑客

杯酒会云林,扶邦志亦深。

晶莹三尺剑,决烈一生心。

见死寻常事,闻冤即往寻。

荆轲不了处,扼腕到如今。

(0)

辞曾氏

昔年曾许郁多罗,直至如今未动梭。

此日且随云水去,谁能待得鸭成鹅。

(0)

句·其四

一列珠帘不下钩。

(0)

重开衡阳寺古迹诗刻

古迹重闻一朗兴,斸烟寻得宝阶层。

只应云鹤知前事,为问齐梁旧住僧。

废井荒池犹浸月,短松低柏欲遮灯。

淳于道士真高达,抛却林泉便上升。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