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楚风光,升平时世。
端门支散,碗遂逐旋温来,吃得过、那堪更使金器。
分明是。与穷汉、消灾灭罪。又没支分,犹然递滞。
打笃磨槎来根底。换头巾,便上弄交番厮替。
告官里。驼逗高阳饿鬼。
济楚风光,升平时世。
端门支散,碗遂逐旋温来,吃得过、那堪更使金器。
分明是。与穷汉、消灾灭罪。又没支分,犹然递滞。
打笃磨槎来根底。换头巾,便上弄交番厮替。
告官里。驼逗高阳饿鬼。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社会中的一种场景,以"脱银袍"为题,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财富和生活的态度。"济楚风光,升平时世",开篇点明了和平繁荣的景象。然而,接下来的描述揭示了一种不平等的现象:"端门支散,碗遂逐旋温来,吃得过、那堪更使金器",富人享用美食佳肴,甚至使用金银餐具,而穷人则只能勉强糊口。
诗人对这种贫富悬殊表达了不满:"分明是。与穷汉、消灾灭罪。又没支分,犹然递滞",指出这种差距不仅未能消除贫困,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公。接着,他用"打笃磨槎来根底"比喻底层人民艰辛的生活,暗示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艰苦的工作。
"换头巾,便上弄交番厮替",形象地描绘了贫者为了生存,可能连基本的身份都得改变,去换取微薄的收入。最后,诗人以"告官里。驼逗高阳饿鬼"作结,通过夸张的手法,讽刺官府对此现象的漠视,将无处诉说的穷人比作被遗忘的饥饿幽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揭示了宋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表达了作者对于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