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着新亭俯碧漪,高低草树任差池。
须知亭扁须时彦,不是溪斋不勇为。
水静山深悉天趣,风光月霁足吾师。
未妨赋诵铭颜乐,正学于戏无已时。
谩着新亭俯碧漪,高低草树任差池。
须知亭扁须时彦,不是溪斋不勇为。
水静山深悉天趣,风光月霁足吾师。
未妨赋诵铭颜乐,正学于戏无已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亭之旁,俯瞰碧绿的池水,与自然景物亲密相处的情景。诗中“谩着新亭俯碧漪”一句,便设定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意境,而“高低草树任差池”则表现了对自然无为而治的态度。
接下来的“须知亭扁须时彦,不是溪斋不勇为”,诗人似乎在强调某种修养或品格的重要性。这里的“亭扁”和“溪斋”可能指的是特定的空间或者状态,而“时彦”则是时代的俊杰,这里可能暗示了一种对才华与勇气相结合的追求。
在“水静山深悉天趣,风光月霁足吾师”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环境,并通过“悉天趣”表达了对宇宙之美的领悟,而“风光月霁足吾师”则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之情,将其视作自己的老师。
最后,“未妨赋诵铭颜乐,正学于戏无已时”,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文学创作的享受与追求。这里的“赋诵”指的是吟咏古文,而“铭颜乐”则是对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美好情感的体验。诗句中的“正学于戏无已时”,显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不断探索和追求,从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着一种游戏人生、享受创作过程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状态。
秦塞褒斜道,此路号崎岖。
石门天险,犹是一线锁通衢。
汉室永平题凿,魏代永平铭刻,千古二难俱。
陵谷感迁变,常绕帝王都。第一字,还未损,墨花腴。
行空天马,不似锋露郑羲书。
羊祉之功安在,王远之名可识,欧赵憾何如。
宝华盦成梦,相对只欷歔。
七年愁里过,春鹒秋蟀,断本付麻沙。
紫云前代曲,花露宫莺,星淡玉绳斜。
元和奏雅,谱霓裳、早艳王涯。
第一才、金风亭长,兰藻世名家。惊笳。
江翁狗曲,蜀魄鹃声,趁田哥秧马。
闲自笑神仙化蠹,事业涂鸦。
如君剑气孤虹白,正丰城、夜卜张华。
胸万古,冶亭春梦生花。
问春痕。为谁留下春魂。
想得绝代魂消,愁坏了春人。
不辨是空是色,但化身如活,活到前身。
印重重叠叠,春归一梦,怎不伤春。
生绡画取,芳池倒出,明镜横陈。
欲扫还留,空付与薄情游子,低唤真真。
瑶京路远,到悟时、微有香闻。
静坐久,看夕阳新月,一般幻景,犹判寒温。
水气凝珠,仙心浓夜,月明葭渚苍苍。
把有情纨素,顿换了无情,被谪空房。
沆瀣绿荷,香透罗衣,叶叶生凉。
傍篱根清坐,无穷心事,都付寒螀。
算半年、梦境笳声里,渍方诸泪点,如此红羊。
嗟未来身世,任天南地北,我住何方。
前路问铜仙,秪衰兰送客咸阳。
剩秋娘一笑,黄菊花开,依样成霜。
招隐淮山,离骚楚服,众香把臂来游。
江北江南,词心本谢閒鸥。
光尧圣藻砭泉石,换半规、夜壑藏舟。
管兴亡、满地青芜,犹锁春愁。芳洲。
百卉今何在,问酒边香草,蕙掩兰羞。
橘颂重翻,三闾遗恨高邱。
饶君戚畹能滋树,共沁园、废绿荒秋。
剩无情、黄鸟披绵,啁哳江楼。
觅线寻针,看钿盒、常开一扇。
凭绣出、牡丹搭膝,隔窗曾见。
钗角评书谁雅俗,柔荑试酒知寒暖。
倚东风、闲品柳丝长,花须短。君买鹤,新成券。
侬放雀,谁含怨。好厌禳春病,药垆疏远。
香茗最消园令渴,绣床也学嵇生懒。
奈无眠、重捡玉台诗,从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