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十与知二,回赐同补哲。
所以孟坚表,九品较优劣。
人貌无明镜,妍丑孰分别。
物无权与衡,轻重亦不决。
知十与知二,回赐同补哲。
所以孟坚表,九品较优劣。
人貌无明镜,妍丑孰分别。
物无权与衡,轻重亦不决。
这首诗是南宋末年到元朝初年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拟古五首·其五》。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探讨认识论和美丑标准的问题。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知十与知二”以及“补哲”的概念,表达了对于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并且提出了评价人才的标准应该是公正无私的。
接着,“孟坚表,九品较优劣”一句,则是在引用古代的选官制度,即《周礼》中的九品官人选拔制。诗人借此来强调对人的评价应基于其真实的才能和品德,而非外在的标准。
“人貌无明镜,妍丑孰分别”这两句,意在探讨人们对于美丑的判断往往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就像没有一面能够反映出真实之美的明镜一样,人们的外表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内在的品质。
最后,“物无权与衡,轻重亦不决”则是从比喻上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思想,即如果连最基本的物理标准——权(重量)和衡(度量)都无法准确判断事物的轻重,那么对于人的评价更应该慎之又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的选拔制度,探讨了认识论与价值观的问题,提醒读者在评价人时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被外表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