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轩车破隐沦,夭桃未必胜迷津。
疏灯杂雨难为夜,比舍留欢是此旬。
词客情随芳草合,小儿歌进太平新。
烟花若问长安丽,一谪金门亦有因。
流水轩车破隐沦,夭桃未必胜迷津。
疏灯杂雨难为夜,比舍留欢是此旬。
词客情随芳草合,小儿歌进太平新。
烟花若问长安丽,一谪金门亦有因。
这首诗描绘了繁华与隐逸之间的对比,以及人间烟火与自然美景的交融。首句“流水轩车破隐沦”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与后文的“疏灯杂雨”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孤独与寂寞。接着,“夭桃未必胜迷津”一句,以桃花的美丽反衬出人生的迷茫与选择的艰难,引人深思。
“比舍留欢是此旬”则描绘了邻里间的温馨与和谐,与前文的繁华形成互补,展现出生活的另一面。接下来,“词客情随芳草合”表达了文人墨客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小儿歌进太平新”则以儿童的歌声预示着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充满了乐观与希望。
最后,“烟花若问长安丽,一谪金门亦有因”以烟花的绚烂比喻长安的繁华,同时也暗示了即使身处困境,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生者竟何似,死亦徒然耳。
死在故乡宅,有父兄妻子。
生悲无奈何,死事殊未已。
死丧在他乡,死日声遂駬。
嗟尔从官游,不著真名氏。
将为报其孥,未识何乡里。
埋之北原上,累累蛮冢里。
春露与秋风,谁其分别此?
灵蠢虽异性,造化本同理。
乘气各有生,茫茫竟何恃?
一朝生气尽,形骸共当委。
有骡在中厩,买自西山市。
家贫不食粟,瘦骨崚嶒起。
前月燕南行,病侄羁千里。
雨雪哉奔驰,早夜恣鞭捶。
游子竟不还,罢骡亦归死。
敝帷适相资,畚锸老省视。
逮物岂能仁,中情自难已。
念彼跋涉力,瘗之北园里。
园中鸟雀喧,寒林薄短晷。
物生宁罔觉,嗟人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