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角里山》
《登角里山》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枯草芒鞋踏更轻,却来角里访先生。

孤花小涧寒逾好,落日诸山晚暂明。

导客野猿依树啸,窥人宿鹭过溪行。

逋翁去后书台废,鸟迹荒荒石磴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明末清初时期登临角里山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自然景色与人文遗迹的融合之美。

首联“枯草芒鞋踏更轻,却来角里访先生”,开篇即以“枯草”、“芒鞋”勾勒出山间清冷的景象,而“踏更轻”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轻盈,为整首诗奠定了悠然自得的情感基调。诗人特意来到角里山拜访“先生”,这里的“先生”既可指隐居的高人,也可理解为诗人内心仰慕的智者,体现了对传统文人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颔联“孤花小涧寒逾好,落日诸山晚暂明”,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风光。在寒冷的季节里,一枝孤花显得格外醒目,它不仅点缀了寂静的山谷,也给诗人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夕阳西下,群山在晚霞的映照下暂时明亮起来,这一景象既美不胜收,又蕴含着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哲思。

颈联“导客野猿依树啸,窥人宿鹭过溪行”,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展现了山林间的生机与和谐。野猿在树梢上嬉戏,发出悦耳的啸声,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宿鹭则在溪边悠闲地行走,偶尔抬头窥视着来访的客人,这些场景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尾联“逋翁去后书台废,鸟迹荒荒石磴平”,则将视角转向了历史与人文。这里提到的“逋翁”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位隐士或文人,他们的书台如今已废弃,只剩下斑驳的痕迹。而“鸟迹荒荒石磴平”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曾经的繁华与热闹如今已化作一片荒凉,唯有自然界的生灵依旧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人精神的追忆与敬仰。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洞仙歌·其一癸亥生朝和居厚弟韵,题谪仙像

上林全树,曾借君栖宿。朝过瑶台暮群玉。

忽翩然、脱下宫锦袍来,□□□,却向齐州受箓。

等闲挥醉笔,咳唾千篇,长与诗家窃膏馥。

身是酒星文星,刚被诗人,□唤做、禁中颇牧。

便散发、骑鲸去何妨,从我者谁欤,安期徐福。

(0)

念奴娇·其十九丁卯生朝

小孙盘问翁翁,今朝怎不陈弧矢。

翁道暮年惟只眼,不比六根全底。

常日谈玄,馀龄守黑,赤眚从何起。

鬓须雪白,可堪委顿如此。

心知病有根苗,短檠吹了,世界朦胧里。

纵有金篦能去翳,不敢复囊萤矣。

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

都无用处,留他教传麟史。

(0)

水调歌头·其五客散循堤步月而作

落日几呼渡,佳夕每留关。

有时来照清浅,鬓雪似潘安。

一曲亲蒙君赐,两岸更无人迹,惟见鹭飞还。

隙地欠栽接,蕉荔杂黄丹。柳全疏,松尚幼,怕摧残。

旁人笑我痴计,管钥费防闲。

翁意在乎林壑,客亦知夫水月,满腹贮清寒。

赋咏差有愧,赤壁与滁山。

(0)

久雨六言四首·其一

夏雨轰轰断霉,新蝉已噪庭槐。

不晓阿香何意,故将车子频推。

(0)

颠危

老梢虑航危,隆栋忧厦颠。

危欠维楫尔,颠将覆压焉。

(0)

听蛙方君作八老诗效颦各赋一首内三题余四十年前已作遂不重说倡言别赋二题足成十老.老巫

灾祸妖祥判立谈,白头犹舞茜衣衫。

卖符效速抛农业,治祟年深转法衔。

三老赛冬为杀豕,四婆开岁倩祈蚕。

暮归舍下分馀胙,不信人间有季咸。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