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骤寒拥炉》
《骤寒拥炉》全文
宋 / 姜特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寒]韵

雪霰晓漫漫,天公剩作寒。

林梢栖白凤,炉焰舞红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òuhányōng
sòng / jiāng

xuěxiànxiǎomànmàntiāngōngshèngzuòhán

línshāobáifēngyànhóngluán

注释
雪霰:雪花。
晓:清晨。
漫漫:纷纷扬扬。
天公:上天。
剩作:故意留下。
寒:寒冷。
林梢:树林的尖端。
栖:栖息。
白凤:白色的凤凰。
炉焰:炉火。
舞:跳跃。
红鸾:红色的鸾鸟。
翻译
清晨的雪花纷纷扬扬,仿佛上天故意留下寒冷。
树林的尖端有白色的凤凰栖息,炉火中跳跃着红色的鸾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雪花纷飞的景象,诗人姜特立以"雪霰晓漫漫"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冬日早晨雪花飘落的壮丽画面,给人一种冷寂而宁静的感觉。"天公剩作寒"进一步强调了天气的寒冷,仿佛是大自然故意为之,使得整个世界都被冰雪覆盖,寒气逼人。

接下来,诗人运用了富有神话色彩的意象,"林梢栖白凤",将雪花比喻为凤凰栖息在树梢,增添了神秘和高雅的气息。而"炉焰舞红鸾"则通过炉火的跳动,反衬出室外严寒,室内温暖如春,红鸾(可能指红色的火焰)在炉火中欢快地舞蹈,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冬季早晨的景色以及人们在寒风中的暖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家的温馨之情。姜特立的这首《骤寒拥炉》在简洁的字句中寓含深意,展现出宋词的韵味。

作者介绍

姜特立
朝代:宋   字:邦杰   籍贯:浙江丽水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猜你喜欢

题东山

文会得吾党,净居清昼长。

平生爱山僻,暇日聊徜徉。

风流谢康乐,肥遁计亦良。

钟鼎成淹留,江湖晚相望。

山色青未改,山名久愈彰。

松风度晚曲,岩花弄晨妆。

尚疑缥缈人,髻鬟下鸣珰。

凄凉怀古恨,野水涵方塘。

功名不作难,出处何可忘。

人自草木腐,看渠日争光。

香消酒力微,缘阴听圆吭。

悠然发遐想,莞尔还成章。

归途有清泚,濯缨咏沧浪。

(0)

唐丈命玉涧僧画金华三洞为图障寿母玉涧有诗约和其韵

金华高哉几千丈,翠壁重峦不可上。

上下飞潜灵液通,朝暮烟云姿万状。

我闻元女蟠金鼎,至今遗粒犹可饷。

又闻仙姑驾银鹿,至今瑶田印层嶂。

金华本是东南奇,未数剑门天下壮。

有时笙箫响青云,犹疑幢节迎仙仗。

自古长生端有术,飘飖群仙尚无恙。

祗今洞天双龙飞,何处华表声清喨。

谁将此山真面目,尽收奇伟归图障。

居然冈阜北堂前,未须屣履勤敖放。

(0)

感秋六首·其二

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馀。

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

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

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

秋风一夕来,解剥惟朽株。

物性在坚柔,何必长短殊。

楸叶已泥滓,松干犹青肤。

无烦问高下,且辨荣与枯。

(0)

程丞相生日

大昴光芒正,荆河气象浑。

始知真相出,遂见本朝尊。

汉地汝阳国,程侯司马孙。

精刚得金气,深厚体乾元。

申甫生周岳,皋夔拱舜轩。

山河归妙算,社稷系昌言。

九鼎群生重,洪炉一气奔。

群雏忌雕鹗,众草失兰荪。

慷慨提千骑,扶摇下九阍。

秦关春草短,洼水暮云屯。

诗必曹刘敌,兵须卫霍论。

谈馀珠委积,笔落凤腾骞。

秀发烟霞外,丹心金石存。

未归真宰柄,犹倚大师藩。

日月回龙角,星辰会紫垣。

气凌金节润,风入绣旗翻。

歌管倾南国,簪裾拜庆门。

飞黄下天厩,缥酒赐尧樽。

固有神灵护,应知福禄蕃。

蟠桃三结实,未见老云根。

(0)

赠仪真密禅师

浑沦老学佛,到处说支郎。

断臂求诸法,浮杯遍十方。

自栽双柏树,独坐一绳床。

惟有林间客,时来扣竹房。

(0)

挽仁宗皇帝辞五首·其一

恭俭同尧舜,忧勤固损年。

悲风来万国,白日下中天。

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

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