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词学盛朋游,赋命乖违与事仇。
抱志竟同川水逝,生才偏使玉楼收。
托孤内友犹玄发,哭子慈亲正白头。
每把奇文思似玉,泉台冥漠见何由。
少年词学盛朋游,赋命乖违与事仇。
抱志竟同川水逝,生才偏使玉楼收。
托孤内友犹玄发,哭子慈亲正白头。
每把奇文思似玉,泉台冥漠见何由。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苏秀才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以“少年词学盛朋游”开篇,描绘了苏秀才年轻时才华横溢,与朋友共赏文学之美的场景,展现了他早年的辉煌与友谊的深厚。
接着,“赋命乖违与事仇”一句转折,暗示了命运的不公与世事的无情,苏秀才遭遇了与人相悖的命运和不幸的事端,暗含了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抱志竟同川水逝,生才偏使玉楼收”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苏秀才的抱负比作流逝的河水,将他的才华比作被收藏在玉楼中的珍宝,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苏秀才才华未尽施展即离世的惋惜与痛心。
“托孤内友犹玄发,哭子慈亲正白头”则进一步展示了苏秀才家庭的悲惨境遇,他在世时还为朋友的孩子承担起抚养的责任,而此时却已两鬓斑白;同时,他也留下了年迈的母亲独自面对丧子之痛的画面,凸显了苏秀才的深情与家庭的苦难。
最后,“每把奇文思似玉,泉台冥漠见何由”表达了诗人对苏秀才作品的怀念与对亡者世界的疑惑,即使在心中反复品味苏秀才的奇文佳作,也无法得知他在另一个世界是否能见到这些作品,流露出对逝者的深深思念与对生死界限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对苏秀才早逝的哀悼与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命运不公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闭门度芳辰,念此风雨恶。
今日忽复晴,青郊纵行乐。
引杖听莺啼,持杯看花落。
庭绿树阴交,春容已非昨。
微酣爱酒清,放歌悲发白。
茫茫师旅间,扰扰烟尘隔。
夙昔愧栖迟,于今喜离索。
明朝溪上田,买牛自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