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轻寒尚裌衣,饭馀春雨满行旂。
春波绿处春草碧,晓露浓时晓日晞。
桃李年年春富贵,桑麻事事道精微。
诗情不在火炉畔,风雪灞桥烟景归。
早起轻寒尚裌衣,饭馀春雨满行旂。
春波绿处春草碧,晓露浓时晓日晞。
桃李年年春富贵,桑麻事事道精微。
诗情不在火炉畔,风雪灞桥烟景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清晨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早起轻寒尚裌衣”一句,设定了清晨微凉的气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穿着的关注,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的生活状态或是对温暖的渴望。紧接着,“饭馀春雨满行旂”,则描绘了一场春雨过后湿润的街道,行人匆匆的景象,通过“饭馀”二字,更添几分生活气息。
“春波绿处春草碧”和“晓露浓时晓日晞”两句,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春天的水面波光粼粼,草木青翠欲滴,而晨曦透过浓密的露珠,映照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
“桃李年年春富贵”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赞赏,同时也隐含着对丰收和富足生活的向往。接着,“桑麻事事道精微”,则转向了劳作之人的勤奋与细致,可能是诗人对农村生活的一种描绘或是对辛勤工作态度的赞美。
“诗情不在火炉畔”这一句,是对传统诗歌中常用以烘托氛围的手法进行反思,诗人的情感和灵感并不需要借助特定的场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最后,“风雪灞桥烟景归”,则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画面,风雪渐歇,桥上飘逸着淡淡的烟霭,景物在诗人心中逐渐归于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之间的和谐共鸣。
孔林东望路漫漫,客子清晨跨锦鞍。
岱岳云开青未了,济河冰泮绿犹寒。
壁藏科斗今人识,经载麒麟后代看。
入庙定闻周礼乐,到乡因会鲁衣冠。
坛存琴奏千年古,墓拱楷连百亩宽。
赠友但凭诗句好,离筵须望酒杯乾。
去时春雨梨花白,回日秋风桂子丹。
百尺楼头开宴处,候君重与罄交欢。
舍舟东新桥,徒步北郭门。
人烟竟萧瑟,往事不复论。
晨炊起断垒,秋草生颓垣。
平生富丽地,转盻成荒村。
入城问所交,十室才一存。
诸生幸颇集,日夕具酒尊。
有兄在苕川,久别劳梦魂。
那知十五载,再叙骨肉恩。
吾儿渡江至,迎我归田园。
田园岂不好,况有可抱孙。
松楸兵燹馀,何以慰朝昏。
迟行复迟行,泪下声复吞。
晚朝骑马归,风雨忽萧瑟。
中涂虽泥泞,马稳幸无失。
到家下马灯火明,妻子见我欢相迎。
开筵举酒饮未已,刁斗城头敲二更。
我因良马蒙君赐,长恐官奴疏喂饲。
寒槽刍粟夜频看,恩极那能有全寐。
促灯下堂催上刍,泥滑失脚嗔人扶。
苍黄不知骨已折,始信人间无坦途。
乌乎生死固有时,祸福岂无命。
塞翁塞翁勿复论,卧看杨花风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