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问盈朝日,群生解褐初。
太常方奏第,儒馆下除书。
出入劳忠荩,襟怀自卷舒。
如何夺公早,不得待悬车。
待问盈朝日,群生解褐初。
太常方奏第,儒馆下除书。
出入劳忠荩,襟怀自卷舒。
如何夺公早,不得待悬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挽程伯禹(其二)》。诗中描绘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逝去时光的感慨。
"待问盈朝日,群生解褐初。"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佳节来临之际,想要询问老友的近况,然而正值春意盎然之时,树木发芽,人们换上新衣,环境万象更新,而旧友却不在身边,可见思念之情深。
"太常方奏第,儒馆下除书。"
这里写的是官府中的活动,太常寺是古代负责礼仪的官署,奏第可能指的是祭祀或其他重要典礼,而“儒馆”则是士子学习的地方,“除书”意味着清扫旧学以待新知,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怀念。
"出入劳忠荩,襟怀自卷舒。"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出入于朝廷之勤劳,以及内心的宽广豁达,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淡泊名利,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留恋。
"如何夺公早,不得待悬车。"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以及对于不得不离开旧地的无助。在古代,官员离任常有一定的仪式,这里“夺公早”意味着早早地结束公务,“不得待悬车”则是说不能等到离别之情完全倾诉的情况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旧友的怀念,以及对于传统文化和官府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不到兹山久,寒梅又著花。
白烟丛古木,乌鹊倚枯槎。
路转冲危石,泉流涨浅沙。
不堪回首处,樵唱起呕哑。
掞天畴昔阻雄飞,未及耆年早拂衣。
白日浮丘仙袂远,清秋范蠡片帆归。
京华岁月双奔毂,淝上沧浪一钓矶。
况有孟光为道侣,散花诸国叩岩扉。
何处元宵好,天街第一坊。
九重金阙外,万寿綵山旁。
扈跸凝祥岛,迎銮资善堂。
帝城灯火满,归坐若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