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燕见沉香亭,今送老破茅屋。
醉翁之耳虽白,坡仙之鬓已秃。
昔燕见沉香亭,今送老破茅屋。
醉翁之耳虽白,坡仙之鬓已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名为《送月蓬道人南游寄呈阳岩侍读直院侍郎六言三首(其一)》。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慨。
“昔燕见沉香亭”中的“昔”,意指过去,是一个回忆的开始。在古代,燕通常与欢乐、宴饮联系在一起,而沉香亭则是诗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这里隐含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今送老破茅屋”表达了现实的凄凉。时间带走了青春,留下的只是一间破旧的茅草房。这两句诗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显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命运变迁的无奈感受。
“醉翁之耳虽白”中的“醉翁”,指的是李白,这里用他来象征诗人的朋友或同代人。而“坡仙”,则是指苏轼。这两位都是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通过提及他们,诗人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与时代巨匠们共同经历了时间的洗礼。
最后,“坡仙之鬓已秃”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感慨。“鬓秃”,即头发稀疏,是老年的象征。这句诗强调了时光对人生的侵蚀,甚至连那些曾经辉煌的文学巨匠也不例外。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欢乐与今日颓败,以及引用古代伟大诗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流逝和个人衰老的深切感受。
幽人先鸟起,郭西犹悄然。
江气不成雨,化为满湖烟。行行重行行,廜■别有天。
十里万荷花,中撶舴艋船。
孤鹭导熟客,坐我菰芦边。
嘒嘒一蝉吟,阁阁群蛙连。
茭瓜塘外塘,弥望青田田。
胜棋楼百尺,郁金堂东偏。
英雄何飒爽,儿女何缠绵。
老僧话桑海,山茗瀹瓯鲜。
云是荷露煮,味胜中泠泉。
当涂高高熨不平,金铜仙人辞汉京。
化为翁仲魏宫守,巧学新莽抱威斗。
屈戌铜铺锁阿甄,射死母鹿留子身。
狼顾忽来受顾命,汝睿安能更执柄。
君不见洛妃步后灵芸啼,针神夜来方卷衣,外间已唱青头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