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属连春事休,碧鳞三尺荐行舟。
短墙不见桃花面,付与长江自在流。
风雨属连春事休,碧鳞三尺荐行舟。
短墙不见桃花面,付与长江自在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广陵道中的寒食节,风雨连绵,春事已休,一片萧瑟之景。诗人以“碧鳞三尺荐行舟”一句,巧妙地将眼前景象与内心情感融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向往。
“短墙不见桃花面”,通过“不见”二字,营造出一种遗憾与失落的情绪,桃花虽美,却因短墙阻隔而无法尽收眼底,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惋惜,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最后,“付与长江自在流”,诗人将这份遗憾和向往寄托于奔腾不息的长江之中,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时间流逝、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而不失豁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时间的独特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四海而今幸晏如,近经周汉乱亡馀。
广抄青史藏新阁,多著黄金访旧书。
岁月渐惊容鬓改,膏粱仍恨齿牙疏。
待公朝暮重调鼎,乞取蓬丘到老居。
风流最数宣城,奇山秀水神仙府。
琴高台畔,花姑坛上,鸾翔凤舞。
春度玉墀,月升金掌,荣分铜虎。
想少陵,知有异人间出,三百载、留佳句。
岁岁椒盘柏斝,到明朝、又还重举。
阳和散作,千岩瑞雪,两溪甘雨。
汲取恩波,酿成禄酒,庆公初度。
有东风传报,都人已为,筑沙堤路。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
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
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
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
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
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