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
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
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
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
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
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
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
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
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
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
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江南自然美景的深情描绘和内心的情感抒发。开篇“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便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诗人不需要回首往事,只需将目光投向淮山,这里的“淮山”或许是对遥远理想之地的寄托。
接下来的“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则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景色。金山、焦山皆有可能是实指某一处风景,也可能是虚指,用以表达诗人的情感体验。这些景致在诗中构成了一种层次分明的意境,每一个画面都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然而,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并不是单纯为了描绘而存在,它们与诗人的情感有着深刻的联系。诗中“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孤寂和对世俗理解的渴望。他感到自己的情感和所欣赏的景色是别人难以理解的,因此只能独自在栏杆旁驻足凝视。
“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文化寄托。这里的“坡仙”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通过提及这位诗仙,诗人不仅是在回忆历史,更是在精神上与古人对话。
随后的“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则是诗人对现实与历史的反思。这里的“三峡”可能指的是长江三峡,而“倒词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个人创作之间关系的思考。
最后,“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则是诗人用“水调歌头”的旋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在这里,“水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诗人的情感寄托。通过这种艺术形式的转换,诗人感受到了前辈文化的压力,同时也找到了减轻自己忧虑的方式。而“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则是对自由和解脱的一种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与个人创作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贵极则富富极贵,贫贱天生又一类。
君民皆瘦百官肥,举国若狂天亦醉。
宰相一手握盘珠,公用为乘私为除。
乘除不须计,一官可得十倍利。
铜山高无巅,平地登青天。
厮养作监司,纨裤举孝廉,文章经济不值一文钱。
职官志耶,陶朱书耶,抑齐人之徒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