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角声沈卷暮霞。寒生促索锦屏遮。
沈檀半爇髻堆鸦。
蝴蝶梦回馀烛影,子规啼处隔窗纱。
夜深明月浸梨花。
画角声沈卷暮霞。寒生促索锦屏遮。
沈檀半爇髻堆鸦。
蝴蝶梦回馀烛影,子规啼处隔窗纱。
夜深明月浸梨花。
这首宋词《浣溪沙》是赵长卿所作,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闺中情景。首句“画角声沈卷暮霞”,以画角低沉的乐声和渐消的暮色相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沈"字形象地写出角声的低沉,“卷暮霞”则暗示天色将晚,霞光渐渐敛去。
第二句“寒生促索锦屏遮”,进一步描绘了室内景象,寒意透过帘幕的缝隙传来,锦屏似乎在抵挡着秋夜的凉意,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促索"一词,可能指的是闺中女子的思念或等待。
第三句“沈檀半爇髻堆鸦”,通过点燃的沈檀香烟袅袅上升,以及女子乌黑如鸦的发髻,展现了闺中生活的细致与雅致,同时也暗含了女子的静谧和孤独。
下片“蝴蝶梦回馀烛影”,转入梦境,女子在梦中仿佛看见蝴蝶飞舞,醒来后只有残烛摇曳的光影,增添了梦幻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子规啼处隔窗纱",子规鸟的啼声穿透窗纱,唤起女子对远方的思念,使得画面更加凄美。
最后一句“夜深明月浸梨花”,以明亮的月光洒在洁白的梨花上,既描绘了夜晚的清冷,又寓言了女子如梨花般纯洁的心境,同时与开篇的暮霞形成呼应,展现出一幅完整的秋夜闺思图。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优美,表达了词人对闺中女子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
故人书信越褒斜,新意虽多旧约赊。
皆就一麾先去国,共谋三径未还家。
荆巫夜隔巴西月,鄢郢春连汉上花。
半月离居犹怅望,可堪垂白各天涯。
风度龙山暗,云凝象阙阴。
瑞花琼树合,仙草玉苗深。
欲醉梁王酒,先调楚客琴。
即应携手去,将此助商霖。
洛阳归客滞巴东,处处山樱雪满丛。
岘首当时为风景,岂将官舍作池笼。
别离非一处,此处最伤情。
白发将春草,相随日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