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江帆影压檐低,独上高楼望欲迷。
一郡山川晴树外,二分弦索短墙西。
晴天荡荡麒麟斗,秋馆沈沈蟋蟀啼。
高咏胡床非昔日,不堪重唱《白铜鞮》。
烟江帆影压檐低,独上高楼望欲迷。
一郡山川晴树外,二分弦索短墙西。
晴天荡荡麒麟斗,秋馆沈沈蟋蟀啼。
高咏胡床非昔日,不堪重唱《白铜鞮》。
这首清代倪济远的《寓楼题壁》描绘了一幅江景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首句“烟江帆影压檐低”以烟雾笼罩的江面和低垂的船帆,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宁静的氛围。诗人独自登上高楼,视野开阔,却感到迷茫,“望欲迷”三字透露出内心的孤寂。
接下来两句“一郡山川晴树外,二分弦索短墙西”,通过远眺山川和近闻弦索声,展现了寓所周围环境的宁静与疏离。晴空下,远处的山川清晰可见,而近处的短墙内传来弦索声,可能是乐曲或思乡之情的象征。
“晴天荡荡麒麟斗”借喻晴朗天空下的开阔景象,可能暗指诗人对往昔豪情的追忆,麒麟斗象征着壮志或理想。然而,“秋馆沈沈蟋蟀啼”又转为秋意浓厚的沉寂,蟋蟀的鸣叫增添了寂寥之感。
最后两句“高咏胡床非昔日,不堪重唱《白铜鞮》”,诗人感慨如今的闲适生活与过去有所不同,难以再有昔日的豪情高歌,提及《白铜鞮》一词,可能暗示了对往昔某种欢乐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从高楼俯瞰时的孤独感以及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感慨。
红楼相望,黯啼痕愁妩。岁岁巴山此时雨。
算开残岩桂,凋尽池荷,风力转、才洗人间烦暑。
漏长明烛短,乡味莼丝,半剪淞波梦中语。
恨事水东流,床蟀禁寒,共潇晦、临鸡催曙。
又滑滑、泥深似春郊,只不见、玄都种桃千树。
酥雨融泥,寒烟锁黛,依稀江国初春。
破两三椒,梅红恰近冬分。
催年叠鼓匆匆里,费歌声、遏住行云。
怕东风,吹泪成冰,荡梦留痕。
老怀剩有闲哀乐,又兼天浪涌,连海尘昏。
暝色高楼,长空断雁遥闻。
山中豹隐无消息,寄南枝、驿使何人。
记花时,每倚雕栊,同罄芳尊。
霁霞照晚。波翠草碧,残画溪馆。香径泥软。
旧巢认否,殷勤问来燕。岫云又展。
环顾四野,车过尘满。归路辽远。
更堪雨雨风风占春半。
绣幄去天尺,夜永通明章几荐。
勾起暗愁,鹃声闻楚岸。怕过了清明,番信轻换。
好花谁见。但梦想当年,相映人面。
绕珍丛、醉飞千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