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问学惟诚意,孟氏工夫只反身。
定慧妙明何处觅,要知儒释共天真。
子思问学惟诚意,孟氏工夫只反身。
定慧妙明何处觅,要知儒释共天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题为《有感》。诗中提到的是儒家学者子思(孔子的孙子)关于学问的观点,强调学习的关键在于真诚的心意,即“诚意”。孟氏,这里指孟子,其修养方法被理解为内在反省,通过自我省察来提升道德境界,即“工夫只反身”。
接着,诗人提出一个哲学问题:如何寻找和领悟那超越定慧(佛教中的修持境界)和妙明(高超智慧)的真理?他认为,儒释两家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追求与自然天性的合一,即“儒释共天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儒家和佛家智慧的思考,强调了内在修为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交融的学术氛围。
形模虽入妇女笑,风味可解壮士颜。
寒蒲束缚十六辈,已觉酒兴生江山。
金欲百鍊刚,不欲绕指柔。
石羊卧荒草,一世如蜉蝣。
丝成蚕自缚,智成龟自囚。
竹箭天与美,岂愿作嚆矢。
匏枯中笙竽,不用系墙隅。
土偶与木偶,未用相贤愚。
革辙要合道,覆车还不好。
木讷赤子心,百巧令人老。
去年对月庐陵郡,醉留歌舞蹋金沙。
今年今夕千峰下,新磨古鉴动菱花。
寒藤老木被光景,深山大泽皆龙蛇。
西风为我奏万籁,落叶起舞惊栖鸦。
遥怜城中二三友,风流惯醉玉钗斜。
今夕传杯定何处,应无二十四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