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深知石古,竹长见墙低。
积翠沈波底,斜阳到岸西。
搜花成小泛,摘叶任分题。
何日渔樵老,能容此地栖。
苔深知石古,竹长见墙低。
积翠沈波底,斜阳到岸西。
搜花成小泛,摘叶任分题。
何日渔樵老,能容此地栖。
这首明代诗人曹学佺的《游杨氏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幽的园林景象。首句“苔深知石古”,通过苔藓的深深覆盖,展现出石头古老的历史痕迹,传递出岁月沉淀的韵味。次句“竹长见墙低”则描绘了竹子生长得高而茂盛,越过墙头,暗示园中空间的开阔和自然的延伸。
第三句“积翠沈波底”,运用“积翠”形容湖水碧绿如积聚的翠色,沉入水底,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最后一句“斜阳到岸西”,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岸边,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暖色调,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
中间两联“搜花成小泛,摘叶任分题”写诗人游玩的乐趣,他在花丛中寻找,甚至随意摘叶作诗,流露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尾联“何日渔樵老,能容此地栖”,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希望能有一天像渔夫樵夫那样,在这宁静的园林中度过晚年。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氏园的景致,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翠拥红幢,是琼壶窈窕,飞影殊乡。
宿雾搓酥,断霞凝粉,帘捲恰对秾芳。
好自珠楼灿晓,多少意、酒力难将。剪鲛缃。
尽一春蜂蝶,都隔银潢。霓裳。
人成垠舞,算唤起瑶姬,有泪如江。
吹转朱幡,绛云迷却,犹怜蘸水凄凉。
一捻殢娇慵学,东风里、曾讶浓妆。解零珰。
渐丝丝细雨,委尽柔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