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楞严经珣维那》
《送楞严经珣维那》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尸罗清净心清净,寄迹南台亦偶然。

室掩香灯见行道,壁悬巾屦伴孤禅。

宝书独欲烦君诵,法力真期迨我先。

细味此诗如实录,他年僧史定须编。

(0)
鉴赏

这首诗《送楞严经珣维那》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修行的场景与心境。诗中以“尸罗清净心清净”开篇,点明了僧人的修行状态,即内心纯净如一,如同尸罗(佛教中的戒律)般严格自律。接着,“寄迹南台亦偶然”,则暗示了修行之地的选择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的归宿。

“室掩香灯见行道,壁悬巾屦伴孤禅。”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者的日常:室内香灯常明,映照着僧人行道的身影;墙壁上挂着的巾帽鞋履,仿佛在陪伴着孤独的禅修。这种简朴而专注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僧人对修行的虔诚与执着。

“宝书独欲烦君诵,法力真期迨我先。”表达了对楞严经的重视,希望友人能诵读,同时也流露出对佛法力量的期待,期望能在修行上先行一步,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细味此诗如实录,他年僧史定须编。”诗人鼓励读者仔细品味这首诗,认为它如同真实的记录,将来必会被僧史收录,体现了对作品价值的认可和对未来历史记载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僧人修行生活的宁静与庄严,也蕴含了对佛法深邃理解的追求,以及对友情与传承的珍视。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忆秦娥.代沈初明

愁脉脉。江山满目伤心客。伤心客。

长干梦断,灞桥闻笛。天涯揽镜看衰白。

秦川对酒青衫湿。青衫湿。冷猿悲雁,暮云萧瑟。

(0)

丑奴儿令.落红.村居

溪桥雨过看新涨,高柳鸣蝉。荷叶田田。

指点儿童放鸭船。前村浊酒沽来醉,今夜凉天。

明月初圆。一枕西窗自在眠。

(0)

关河令

疏花和人坐到暝。印一分苔冷。

户淡无声,行云消倩影。茶烟供睡目静。

但烧叶、霜红交映。怎忍孤醒。沉沉更漏永。

(0)

古香慢.中秋六榕东坡楼对月作

桂华镜转,蓬翠波留,秋思孤迥。

罨画屏风,座密四围绿静。

遥夜足天宽,漫虚占、花间对影。

想连环万户暗里,赏心乐事谁领。

渐淡淡、凭高清兴。双鬓山河,无限风景。

梦迹依稀,旧曲与谁同听。

一笑挟飞仙,看光贮、吟壶共永。

怕浮云,又遮断、雁声度岭。

(0)

浣溪沙

团扇依依故近人。乍惊零落倍相亲。

西风罗额暗生尘。

衾薄未成寒夜计,烛光旋觉曙窗分。

坐来心事又因循。

(0)

瑞鹤仙.乙卯二月自海上归扬州见新燕赋

燕飞妆懒整。细思量、双栖还让恁稳。屏间翠鬟隐。

问青天碧海,可能相引。花梢弄影。

漾愁心、阑干梦醒。

更楼头、杨柳依依,说道好春将尽。

休省风流佳约,似水钿车,杜陵风景。芹泥蹴损。

肠断处、更谁领。

早归来帘幕,深深静押,絮语雕梁昼永。

怕窗前、又有流莺,向人巧逞。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