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望秋水,寒镜出尘函。
碧藓净孤渚,苍云阴半岩。
风传隔院笛,叶送下江帆。
正有南来雁,离情孰寄缄。
临高望秋水,寒镜出尘函。
碧藓净孤渚,苍云阴半岩。
风传隔院笛,叶送下江帆。
正有南来雁,离情孰寄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远眺的景象,充满了深秋的萧瑟与宁静之美。诗人站在高处,俯瞰着秋水,将眼前的景色比作“寒镜”,仿佛是经过尘世的洗涤,呈现出一片清冷而纯净的景象。碧绿的苔藓覆盖在孤独的小洲上,苍茫的云雾笼罩着半山腰的岩石,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接着,诗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远处传来隔院的笛声,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情感,而随风飘落的树叶则像是载着货物的帆船,缓缓驶向远方。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动态美,也暗示了季节更迭的自然规律。
最后,诗人以“正有南来雁,离情孰寄缄”收尾,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大雁南飞,象征着迁徙与离别,而诗人却无法将自己的离愁别绪寄托给它们,这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跃然纸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情感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