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杨柳牵连常在手。
浩荡春光不自知,惨淡铅华那可久。
忆昨枝头雪未销,偷将媚眼逞娇娆。
长安大道笼珠箔,小苑回廊映碧绡。
鸳鸯斗作银条脱,翡翠妆成金步摇。
此日离亭惜春好,浪捲平林春满道。
已将蝶舞当徘徊,可奈莺歌生懊恼。
春去亦无期,春心枉自知。
有条能拂带,无树不飏丝。
渭水桥边萦玉缕,洛阳沟上妒蛾眉。
别后含颦谁共处,哽咽笛声悲作语。
极目烟云望转迷,但看落絮空中举。
折尽长条不复春,祇馀疋马踏芳茵。
此去江山无限恨,一路杨花照眼新。
折杨柳,杨柳牵连常在手。
浩荡春光不自知,惨淡铅华那可久。
忆昨枝头雪未销,偷将媚眼逞娇娆。
长安大道笼珠箔,小苑回廊映碧绡。
鸳鸯斗作银条脱,翡翠妆成金步摇。
此日离亭惜春好,浪捲平林春满道。
已将蝶舞当徘徊,可奈莺歌生懊恼。
春去亦无期,春心枉自知。
有条能拂带,无树不飏丝。
渭水桥边萦玉缕,洛阳沟上妒蛾眉。
别后含颦谁共处,哽咽笛声悲作语。
极目烟云望转迷,但看落絮空中举。
折尽长条不复春,祇馀疋马踏芳茵。
此去江山无限恨,一路杨花照眼新。
这首《折杨柳》描绘了春日里杨柳的美丽与生机,以及它与春天的紧密联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折杨柳,杨柳牵连常在手”以“折”字开篇,暗示了人们对于杨柳的喜爱与亲近,仿佛它们成为了人们手中永恒的伴侣。接下来,“浩荡春光不自知,惨淡铅华那可久”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春光的灿烂与铅华的短暂,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忆昨枝头雪未销,偷将媚眼逞娇娆”描绘了杨柳在春雪未消时的娇美姿态,仿佛在春光中偷偷展示其妩媚。接着,“长安大道笼珠箔,小苑回廊映碧绡”则通过长安的大道与小苑的回廊,展现了杨柳在不同环境中的美丽,如同珠帘轻垂,碧纱轻映,充满了诗意。
“鸳鸯斗作银条脱,翡翠妆成金步摇”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杨柳比作鸳鸯和翡翠,生动地描绘了杨柳在春风中的动态之美,如同鸳鸯戏水,翡翠点缀,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此日离亭惜春好,浪捲平林春满道”表现了人们对春天美景的珍惜与留恋,即使是在离别之时,也难以割舍对春天的喜爱。接下来,“已将蝶舞当徘徊,可奈莺歌生懊恼”通过蝴蝶与黄莺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
“春去亦无期,春心枉自知”表达了对春天易逝的感慨,春心虽知春去无期,却依然无法抑制对春天的怀念。最后,“有条能拂带,无树不飏丝”、“渭水桥边萦玉缕,洛阳沟上妒蛾眉”等句,继续描绘了杨柳的形态与环境的交融,以及它在不同地点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杨柳在春天中的美丽与生命力,同时也蕴含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