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湿云根燕不声,离魂消处一长亭。
因思南浦江淹笔,草绿波光是此情。
雨湿云根燕不声,离魂消处一长亭。
因思南浦江淹笔,草绿波光是此情。
这首明代诗人谢天与的《燕石长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中长亭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首句“雨湿云根燕不声”,开篇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雨点轻柔地落在湿润的云根之上,燕子似乎也被这雨声所惊扰,悄然无声。这一句通过雨、云、燕这三个意象,巧妙地构建了一个雨中的宁静世界,同时也暗示了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次句“离魂消处一长亭”,将情感推向高潮。长亭,古代送别之地,常与离别、思念之情相联系。在这里,“离魂”二字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在这样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地方,主人公的灵魂仿佛被消磨殆尽,表达了深深的不舍与痛苦。
后两句“因思南浦江淹笔,草绿波光是此情”,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南浦,古代多用来指送别的地点,与江淹的《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相呼应,强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想象着在南浦边,江水悠悠,绿草如茵,波光粼粼,这一切都仿佛是离别之情的具象化。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雨、云、燕、长亭、南浦、江水、绿草、波光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对比和联想,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世界,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那份淡淡的哀愁和深深的思念。
广储六月清无暑,流萤暗逐薰风举。
始见昏连万户星,更看夜照千门雨。
千门万户竞高低,拂槛萦廊乱复齐。
碧莎映水光初迥,绿柳栖烟影乍迷。
水光烟影飞还歇,肯使炎精易沦灭。
带火终须避太阳,含辉却自亲流月。
长信宫中一叶秋,玉阶金阁见萤流。
贵嫔罗扇开香箧,侍女珠帘捲画楼。
谁家怨妇缝缣素,当窗忽见流萤度。
蟋蟀床空宝瑟寒,鸳鸯机暗孤灯暮。
萤飞萤度自年年,却笑明珠按剑前。
莫言腐草无生意,莫道寒灰不再然。
还将斥鴳鹍鹏语,三复庄生第一篇。
水泛趣已绵,山行路仍窈。迤?经层峦,花宫冠林杪。
峭壁槩微霄,下映楼观小。
崖倾树孤撑,亭远泉重缭。
萧条僧气閒,肃穆人声悄。
来游属秋暮,蕉叶青袅袅。
入径薰名香,憩涧狎幽鸟。
顾瞻桃源幽,捐佩苦不早。
寄言都城子,来者一何少。
诛茅傥吾遂,庶离寰中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