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看月色,移席近前楹。
河汉三更没,关山万里明。
风烟依独戍,砧杵闭空城。
此夜高堂上,多应念远征。
中秋看月色,移席近前楹。
河汉三更没,关山万里明。
风烟依独戍,砧杵闭空城。
此夜高堂上,多应念远征。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查城十五夜对月五首(其一)》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中秋看月色”,点出时令背景,渲染出明亮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移席近前楹”写诗人为了更好地欣赏月色,特意移动座位靠近厅堂的柱子,显示出对月光的珍视。
“河汉三更没,关山万里明”两句,通过描绘银河消失在夜空,展现出月色的皎洁,同时暗示着广阔无垠的关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寓含着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风烟依独戍,砧杵闭空城”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风烟缭绕在孤独的戍楼周围,而空荡的城市里只有捣衣声回荡,增添了寂寥之感,也反映了戍守边疆的人们在这样的夜晚可能引发的思乡之情。
最后,“此夜高堂上,多应念远征”直抒胸臆,诗人想象家中亲人此刻在高堂之上,必定也在思念着远行的自己,表达了深深的亲情牵挂和思乡之情。整首诗以月色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中秋之夜的动人画面。
小栏花韵晴初,悠扬上下随风转。
略无头绪,浑无气力,漾成凄眷。
网断怜蛛,衣残补蝶,缕斜迎燕。
只玉人心上,丝丝牢系,等闲是、愁难剪。
休说游踪己倦。尚缠绵,宝钗低颤。
撩将画鬓,拈凭纤指,误他双眼。
香篆才萦,梁尘轻度,帘阴微见。
算青春此际,千般荡冶,在斜阳院。
花开野甸不知名,接辔依然辇路平。
细草当时随驻跸,垂杨此日绕行营。
河山满目音容邈,风景关心岁月更。
禁旅多年蒙教养,畀予戡定作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