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侍襜帷,感鹿士贻书,渭水深情惟我最;
湘南攻文献,数易名令典,太常传诏独公先。
蓟北侍襜帷,感鹿士贻书,渭水深情惟我最;
湘南攻文献,数易名令典,太常传诏独公先。
此挽联以沉稳之笔触,描绘了对张百熙先生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上联“蓟北侍襜帷,感鹿士贻书,渭水深情惟我最”中,“蓟北”点明地点,暗示张百熙曾在此地有所作为或留下深刻影响。“侍襜帷”则形象地描绘了其在高位辅佐、侍奉君王的情景。“感鹿士贻书”则表明张百熙在学术或政事上的成就,得到了鹿士的赏识和推荐。“渭水深情惟我最”,则表达了对张百熙深厚情感的认可,认为其贡献和影响无人能及。
下联“湘南攻文献,数易名令典,太常传诏独公先”中,“湘南”同样指明地域,暗示张百熙在南方的贡献。“攻文献”则强调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努力和成就。“数易名令典”则进一步说明了张百熙在文献整理、制度修订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太常传诏独公先”,则赞扬了张百熙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表明他能够先于他人获得朝廷的重用和信任。
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展现了张百熙在学术、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卓越贡献,以及其深远的影响,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和伟大成就的崇高敬意。
峨峨紫阳山,翼翼素王宫。
中藏朱子书,颇有邹鲁风。
在昔三十年,我尝游其中。
一溪练带如,环以千翠峰。
朝岚与夕霏,四景日不同。
惜哉屐齿折,我舟遽云东。
子今振木铎,出为斯文宗。
诸生列馆下,待问如撞钟。
明经别同异,析理开愚蒙。
独坐三鳣堂,教思传无穷。
庠序足真乐,诗书有近功。
行当自此升,岂曰难为容。
平生韩孟交,云龙阻相从。
愿言寿道体,有书附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