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二百年,重闻严柝抱关前。
白裘狗盗应难遁,绛帻鸡人不再眠。
百堞孤城环守地,万家残月薄寒天。
声声莫怨西风急,管钥微臣隐亦贤。
折戟沉沙二百年,重闻严柝抱关前。
白裘狗盗应难遁,绛帻鸡人不再眠。
百堞孤城环守地,万家残月薄寒天。
声声莫怨西风急,管钥微臣隐亦贤。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柝声》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现实忧虑交织的画面。首句“折戟沉沙二百年”,借古战场的遗物表达岁月流转,往事如烟。次句“重闻严柝抱关前”将读者带入边关守夜的场景,柝声再次响起,象征着警戒与不安。
“白裘狗盗应难遁,绛帻鸡人不再眠”两句,运用典故,暗示即便有宵小之徒,面对如此戒备森严的城池,也难以逃脱。同时,鸡人(宫中报晓者)不再安睡,反映出战事紧张,连皇宫都笼罩在紧张气氛中。
“百堞孤城环守地,万家残月薄寒天”进一步描绘了城市的孤立无援和凄凉景象,城墙上的壁垒,以及映照在寒冷夜空中的残月,都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寒冷的感觉。
最后,“声声莫怨西风急,管钥微臣隐亦贤”以西风为喻,表达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同时也暗含对统治者的批评,即使在艰难时刻,那些默默坚守岗位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贤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柝声这一意象,展现了清朝边关的紧张局势,寓言深刻,情感饱满。
正日华开,薰弦试,炎景将蝉时节。
颓垣篱落际,趁朝光堪爱,数丛开彻。
艳逼朱榴,阴敷筱箭,行处风兜罗雪。
繁华无人赏,甚芳醪酌对,魏公曾说。
奈风鹤数惊,令花贫窭,咏歌零缺。倡倡红似缬。
念盈丈、花草传吴越。
槛内记、王家图旧,借半归全,好因缘、憾无遗阙。
更许阑干能设。卫足叶如蓉阔。未遮得、身轩豁。
谁与留半,终是诗肠萦结。至今顿成感咽。
数椽老屋,认秋柳垂门,夕阳闲冷。
寻常百姓,那与乌衣邻并。双羽交窥墨井。
甚柳怯、花惊未定。玉堂历历巢痕,旧事思量如影。
荒径。烟惺露润。且等到冰天,玉梅花俊。
宫莲红断,不照绿纱窗暝。杏子花期已稳。
也休管、关河秋信。如客光阴,日日玉栏长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