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起我趾,白雨过山脚。
却立朱陵洞,一望紫虚阁。
神丹吾已必,仙臂真可握。
试向静处听,空濛有笙鹤。
黑云起我趾,白雨过山脚。
却立朱陵洞,一望紫虚阁。
神丹吾已必,仙臂真可握。
试向静处听,空濛有笙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孝祥在朱陵洞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道教哲学的韵味。
首句“黑云起我趾”,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乌云密布的景象,仿佛从脚下升起,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白雨过山脚”一句,通过对比,将乌云与白雨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莫测。
“却立朱陵洞,一望紫虚阁”两句,诗人站在朱陵洞中,远眺紫虚阁,表达了他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这里的“朱陵洞”和“紫虚阁”都是道教中的圣地,象征着精神的归宿和理想的境界。
“神丹吾已必,仙臂真可握”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成仙得道的坚定信念,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渴望。这里的“神丹”指的是道教中用于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仙臂”则是指能够触碰到神仙之手的神奇能力。
最后,“试向静处听,空濛有笙鹤”两句,诗人邀请读者一同静心聆听,想象在一片空灵的环境中,仿佛能听到悠扬的笙声和鹤唳,进一步渲染了仙境般的宁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和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和超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偶把遗编读。觉凄清、风生满纸,哀音裂竹。
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
肯久恋、红尘千斛。
试问埋香何处好,料青山、也有修来福。
泉路下,鬼应哭。朝朝暮暮相追逐。
怎而今、云消雨散,形孤影独。
后会自然来世有,谁道他生未卜。
可邀我、同登仙箓。
昨夜分明惊入梦,羡容颜、依旧温如玉。
便携手,述心曲。
菊英残,梅雾醒,花落已成泪。
雪意云情,多少别来味。
销魂何处帘钩,谁家池馆,可记得、酒边人醉。
添憔悴。空忆梦影如尘,何堪再相对。
回首天涯,话别正春水。
殷勤说与东风,递将燕子,休再问、主人归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