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室澄心近竹开,雪中无事共徘徊。
不须翠柏亭前见,自有清风座上来。
林小未宜轻瘦节,岁寒方可看高材。
支公适好诚何在,岂谓香严击俊雷。
虚室澄心近竹开,雪中无事共徘徊。
不须翠柏亭前见,自有清风座上来。
林小未宜轻瘦节,岁寒方可看高材。
支公适好诚何在,岂谓香严击俊雷。
这首诗《题竹轩》由宋代诗人吴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中的静谧与高洁之气。首句“虚室澄心近竹开”,描绘了一幅空灵静谧的画面,诗人的心境如同清空的居室一般,接近竹林时,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宁静。接着,“雪中无事共徘徊”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冬日雪景之中,诗人与竹林相伴,悠然自得地漫步其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不须翠柏亭前见,自有清风座上来。”这两句诗巧妙地对比了翠柏与清风,强调了竹子的独特魅力。翠柏虽美,但清风更添竹林的灵动与高雅,暗示了竹子在诗人眼中的独特地位。接下来,“林小未宜轻瘦节,岁寒方可看高材。”则进一步赞美了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即使环境恶劣,也能保持其挺拔的姿态,展现出高洁的品质。
最后,“支公适好诚何在,岂谓香严击俊雷。”这一联以历史人物支遁和香严禅师的典故,表达了对竹子精神的深刻感悟。支公适好,意指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而“诚何在”则引人深思,真正的美好与价值在哪里?诗人似乎在问,真正的高洁与坚韧是否真的存在于外在的评价之中,还是在于内心的坚守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林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与追求。
落日在烟树,云水两空濛。
澹霞消尽,何事依约有微红。
湖上晚来风细,吹尽一天残雨,苍翠湿千峰。
谁遣长空月,冷浸玉壶中。问明月,应解笑,白头翁。
不堪老去,依旧临水照衰容。
良夜几横烟棹,独倚危樯西望,目断远山重。
但恨故人远,此乐与谁同。
吾舟十丈如青蛟,乘风翔舞从天下。
江流触地白盐动,滟滪浮波真一马。
主人满酌白玉杯,旗下画鼓如春雷。
回头已失瀼西市,奇哉一削千仞之苍崖。
苍崖中裂银河飞,空里万斛倾珠玑。
醉面正须迎乱点,京尘未许化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