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客石为田,田肥宜石粪。
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
畲客石为田,田肥宜石粪。
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广东英州地区畲族人民耕作的独特场景与面临的困境。
“畲客石为田,田肥宜石粪。”开篇即以“畲客”点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畲族农民。他们以石头作为耕地,这种特殊的耕作方式源于当地多石少土的地理环境。而“田肥宜石粪”则巧妙地将石头与肥料联系起来,暗示了畲族人民在艰苦环境中,通过创新的方式,利用石头来改良土壤,增加土地的肥力,展现出他们的智慧与坚韧。
接下来,“英州石太多,燔石无人问。”两句则揭示了这一地区面临的现实问题。英州,位于广东北部,因石多而闻名。然而,过多的石头不仅限制了土地的使用,也使得当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临挑战。更重要的是,“燔石无人问”,说明了当地对于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石头资源缺乏关注和解决方案,反映了社会对这一特殊环境下的农业生产与资源开发的忽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畲族农民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面临的困境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南方山区农民的生存状态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偏远地区资源与农业发展的忽视。
铜驼栖荆棘,豺虎纷蓟幽。
倚枕难复寐,振衣上戍楼。
明月一何朗,万里关山秋。
商气凄肝脾,欲默不能留。
遂为变徵声,客子增离忧。
胡马惨不嘶,辽雁惊别愁。
平阳十万卒,乘夜旌旆收。
奚事三寸舌,一说定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