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寺》
《古寺》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古寺春馀日半斜,竹风萧爽胜人家。

花时不到有花院,意在寻僧不在花。

(0)
注释
古寺:古老的寺庙。
春馀:春末,春天剩余的日子。
日半斜:太阳西斜,即将日落。
竹风:竹林间的风。
萧爽:凉爽,清新舒适。
胜:超过,胜过。
花时:花开的时节。
不到:没有赶上,错过。
有花院:种有花的庭院,指寺庙中花依然存在的地方。
意在:目的在于,意图在于。
寻僧:寻找和尚,探访僧人。
不在花:不在于赏花,不是为了看花而来。
翻译
古寺春天余下日落半斜,竹林中的风清爽比人家还要宜人。
花开的时节虽过但仍有花的庭院,我的意趣在于寻找僧人而不在于赏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古寺春日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来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元稹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艺术感受,将古寺中的春意与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禅意。

“古寺春馀日半斜”,设定了一个温暖而又略带寂寞的场景。阳光透过古老的建筑,投射在清冷的墙壁上,只是一丝不完整的温馨,这种描写既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又不失古寺特有的宁静气氛。

“竹风萧爽胜人家”,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赞叹。古寺中的竹林,在春日的微风中发出清脆的声音,似乎比世俗家庭的喧嚣更加令人心旷神怡。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也反映出诗人对尘世间喧闹生活的一种超脱。

“花时不到有花院”,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古寺中有一处专门供奉花朵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时间上的一个比喻,指的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即使没有到达开花的时候,但心中的那片净土已经如同花朵般绽放。这里的“花院”不仅是个实体,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在寻僧不在花”,这句话则深化了前面的意境。诗人本欲寻找一位高僧以解心中之惑,但最终发现那份宁静与超然并非来源于外界,而是内心的净化和升华。在这里,“不在花”既可以理解为未找到所求的僧侣,也可以看作是诗人意识到真正的清净不是通过物质或他人的指引而得,而是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古寺春日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清净的佛教修养。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深切向往。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登莲花峰

莲花顶上老僧居,脚踏莲花不染泥。

夜半花心吐明月,一颗悬空黍米珠。

(0)

惜花春起早.本意

晓禽呜,透纱窗、黯黯淡淡花影。

小楼昨宵听尽夜雨,为著花事惊醒。

千红万紫,生怕他、随风不定。

便匆匆、自启绣帘看,寻遍芳径。

阶前细草濛茸,承宿露涓涓,香土微泞。

今番为花起早,更不惜、缕金鞋冷。

雕栏画槛,归去来、闲庭幽静。

卖花声、趁东风,恰恰催人临镜。

(0)

苕溪

广苕山下有源深,发此清流去不浑。

直抵太湖三百里,滔滔分入海天门。

(0)

神弦歌十一首·其三圣郎曲

左亦不佯佯,右亦不翼翼。

仙人在郎傍,玉女在郎侧。

酒无沙糖味,为他通颜色。

(0)

咏怀·其七十九

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

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

(0)

题林孝廉家庆图

棠棣偕芳日,椿萱并茂时。

金茎悬五叶,玉树绽双枝。

海鹤传书近,山莺度曲迟。

今来上元宴,麟脯擘含卮。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