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绝江之岛,栖迟隐矣身。
迷花翚似绮,在藻鲚如银。
高枕流云覆,清言白日沦。
山中许玄度,支遁好为邻。
孤绝江之岛,栖迟隐矣身。
迷花翚似绮,在藻鲚如银。
高枕流云覆,清言白日沦。
山中许玄度,支遁好为邻。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焦山旸公房二首(其一)》描绘了一幅孤岛隐居的画面。首句“孤绝江之岛”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孤寂与偏远,仿佛一个独立于江中的小岛,突显出其隐逸生活的独特性。接下来,“栖迟隐矣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选择远离尘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迷花翚似绮,在藻鲚如银”运用比喻,将花比作华丽的雉鸡羽毛,藻类比作银色的鱼鳞,生动地描绘了岛上自然景色的绚丽和宁静。诗人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高枕流云覆,清言白日沦”两句,诗人以高枕而卧,仰望流云覆盖的天空,享受着清谈的时光,直至白日消逝,寓言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超脱。
最后两句“山中许玄度,支遁好为邻”,诗人表达了对山中高人许玄度的仰慕,希望能与像东晋名士支遁那样超凡脱俗的人物为邻,深化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年丰闾里安,岁晚生事歇。
官池公载酒,痛饮消日月。
迫冬上青林,山气凋人发。
坐若江海游,楼船中夜发。
冷光飞太虚,照我盘中蕨。
清影落潭心,逃遁蛟龙没。
如穷河源邈,相见昆崙崒。
怪石钩我衣,嵌空尽山骨。
上宾富佳咏,音动鼋鼍窟。
涌溢词有源,倒恐三江竭。
公怀沧洲趣,一夕梦南越。
别有谏诤姿,屹如韦补阙。
诗老海上去,三年断音尘。
初非乘桴行,正以廪食勤。
梦想不悟远,声容藐难亲。
忍无一纸书,不寄故国人。
昨日见其子,来归自东滨。
能言别后意,憔悴不可闻。
一被吏责绕,心肠载愁轮。
忘餐蹑偷党,阅月驰空村。
劳事欲歌咏,匆匆未成文。
遂于笔砚间,章句绝所陈。
亦复病肺渴,寻常废清樽。
唯馀满颔须,增进玉雪痕。
伊昔坐学舍,萧条恨长贫。
题诗日数首,大醉必继旬。
仰望官禄户,谓如隔天云。
岂思曳尾龟,胜却居槛猿。
不肯空谷卧,愿为监绶奔。
毫釐一失差,千里岂得论。
嗟我实蹇拙,平生畏侯门。
乃无诗老愁,何耻鸟兽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