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此诗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适对边疆壮丽景色与孤独生活的深刻感受。首句"北楼西望满晴空"中,“北楼”指的是边城的瞭望楼,通过“满晴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开阔辽远的视觉效果。接着“积水连山胜画中”,则是将自然景观比喻为一幅画作,使人感觉到诗人的赞叹与惊奇。
第三句"湍上急流声若箭",通过对急流声音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力量与速度,给人以紧张感。"城头残月势如弓"则是运用了明显的比喻手法,将残月形似弓弩,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
诗中的后半部分,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垂竿已羡磻溪老"中,诗人通过对垂钓者的羡慕,表露自己渴望平静生活的愿望。而“体道犹思塞上翁”则是诗人在思考着哲学与人生,同时不忘对边疆将士的怀念。
最后两句"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历史上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切感受。"羌笛"在这里不仅仅是乐器,更象征着战争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壮丽以及历史的沉重,同时也展示了高适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