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城北楼》
《金城北楼》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īnchéngběilóu
táng / gāoshì

běilóu西wàngmǎnqíngkōngshuǐliánshānshènghuàzhōng
tuānshàngliúshēngruòjiàn

chéngtóucányuèshìgōng
chuí竿gānxiànpánlǎodàoyóusāishàngwēng

wèiwènbiāntínggèngshìzhìjīnqiāngyuànqióng

注释
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羌笛:乐器,出于羌族,因以名之,其曲音调多凄婉。
翻译
在北楼上往西望去,满眼是晴朗的天空,浩浩的流水依傍着连绵的山峰,那秀丽的景色胜过图画。
湍濑之上,急奔的水流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
垂下钓竿我不由十分羡慕姜太公的际遇,当我深刻地领会到人事变化的规律时,又不由深深思念起塞上那位通达世事的老翁。
想知道边陲地带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但知道如今回荡在那边陲上空的还是一片羌笛的哀怨之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北方边塞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适对边疆壮丽景色与孤独生活的深刻感受。首句"北楼西望满晴空"中,“北楼”指的是边城的瞭望楼,通过“满晴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开阔辽远的视觉效果。接着“积水连山胜画中”,则是将自然景观比喻为一幅画作,使人感觉到诗人的赞叹与惊奇。

第三句"湍上急流声若箭",通过对急流声音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力量与速度,给人以紧张感。"城头残月势如弓"则是运用了明显的比喻手法,将残月形似弓弩,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

诗中的后半部分,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垂竿已羡磻溪老"中,诗人通过对垂钓者的羡慕,表露自己渴望平静生活的愿望。而“体道犹思塞上翁”则是诗人在思考着哲学与人生,同时不忘对边疆将士的怀念。

最后两句"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表达了诗人对于边疆生活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历史上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切感受。"羌笛"在这里不仅仅是乐器,更象征着战争与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边塞生活的孤独、壮丽以及历史的沉重,同时也展示了高适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功力。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游长安诸寺联句.长乐坊安国寺.题璘公院

静,虚。热际,安居。龛灯敛,印香除。

东林宾客,西涧图书。檐外垂青豆,经中发白蕖。

纵辩宗因衮衮,忘言理事如如。

泉台定将入流否,邻笛足疑清梵馀。

(0)

折杨柳七首·其一

枝枝交影锁长门,嫩色曾沾雨露恩。

凤辇不来春欲尽,空留莺语到黄昏。

(0)

重赠二首·其一

闻道将雏向墨池,刘家还有异同词。

如今试遣隈墙问,已道世人那得知。

(0)

应制贺边军支春衣·其二

挟纩非真纩,分衣是假衣。

从今貔武士,不惮戍金微。

(0)

酬周秀才

三展蜀笺皆郢曲,我心珍重甚琼瑶。

应缘水府龙神睡,偷得蛟人五色绡。

(0)

寄不疑上人

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随缘嫌寺著,见性觉经繁。

所叹身将老,始闻师一言。

尘沙千万劫,劫尽佛长存。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