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远营道,方将近托身。
博望既承命,桑梓当辞亲。
去去遵北渚,遥遥眷南津。
脩途束鞶厉,轻车越梁陈。
朝为田野民,暮为讲读臣。
承华多俊髦,率昔邹枚人。
追随颇自惭,俯仰向三年。
仆夫驾我车,散虑循洛川。
因之望故乡,纷纡莽秋烟。
沉思郁谁语,慨叹私自怜。
抗怀二疏传,超哉非偶然。
无能远营道,方将近托身。
博望既承命,桑梓当辞亲。
去去遵北渚,遥遥眷南津。
脩途束鞶厉,轻车越梁陈。
朝为田野民,暮为讲读臣。
承华多俊髦,率昔邹枚人。
追随颇自惭,俯仰向三年。
仆夫驾我车,散虑循洛川。
因之望故乡,纷纡莽秋烟。
沉思郁谁语,慨叹私自怜。
抗怀二疏传,超哉非偶然。
此诗描绘了主人公从远方归家,即将辞别亲人踏上漫长旅程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憧憬。首句“无能远营道”,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能力的谦逊认识,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接着,“方将近托身”则预示着即将结束漂泊,回归故土。
“博望既承命,桑梓当辞亲”两句,既展现了主人公接受使命的决心,也表达了对家庭的不舍之情。接下来的“去去遵北渚,遥遥眷南津”描绘了主人公踏上归途的场景,同时流露出对南方家乡的深深眷恋。
“脩途束鞶厉,轻车越梁陈”描述了旅途的艰难与遥远,以及主人公乘坐轻便车辆穿越不同地域的情景。“朝为田野民,暮为讲读臣”则对比了主人公身份的转变,从普通农民变为朝廷官员,体现了个人命运的转折。
“承华多俊髦,率昔邹枚人”赞扬了朝廷中人才济济,暗含主人公对于自身才能的自信。接下来的“追随颇自惭,俯仰向三年”表达了主人公在朝中的自我反省与成长过程。
“仆夫驾我车,散虑循洛川”描绘了仆人驾车,主人公在洛水边行进的场景,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思考。“因之望故乡,纷纡莽秋烟”则再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最后,“沉思郁谁语,慨叹私自怜”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对过去的怀念。“抗怀二疏传,超哉非偶然”则以历史上的名臣二疏为榜样,表达了主人公追求高尚品德与超越常人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隔岭僧来宿,闲同倚石楼。
漏声过半夜,月色近中秋。
雅道玄须到,权门险莫游。
此心方共适,明月更相留。
东郊祖帐惨西风,愁听阳关曲调终。
赤子泣皆牵绣袂,白驴鸣亦恋花骢。
触邪暂立龙墀下,儤直将归凤阁中。
大尹相逢凭仗说,官高不敢寄诗筒。
诏命虽殊异,行装亦等闲。
蓬壶如得路,藜杖似归山。
赴约过嵩岭,辞家到竹关。
从兹位清峻,野客转难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