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钟晴,昏钟雨。朝钟满空山,昏钟遥遥不知处。
山僧报客客不来,又逐溪风过溪去。
朝钟晴,昏钟雨。朝钟满空山,昏钟遥遥不知处。
山僧报客客不来,又逐溪风过溪去。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与傍晚寺庙钟声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景象,以及山中僧人与访客之间的微妙互动。通过“朝钟晴,昏钟雨”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捕捉了时间的流转与天气的变化。清晨的钟声在晴朗的天空中回荡,而黄昏时分的钟声则伴随着细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朝钟满空山”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清晨钟声在广阔山林间的回响,仿佛整个山谷都被钟声填满,充满了生机与和谐。而“昏钟遥遥不知处”,则以一种悠远而不可捉摸的方式描绘了傍晚钟声的来源,给人一种超脱现实、接近自然之美的感觉。
最后,“山僧报客客不来,又逐溪风过溪去”两句,通过山僧与访客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山僧报知来访者的信息,却未能等到客人的到来,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访客或许是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但真正的体验往往需要放下世俗的束缚,与自然融为一体。访客最终随着溪水的流动,渐渐远离了寺庙,这一场景既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
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
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
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醉伴腾腾白与刘,何朝何夕不同游。
留连灯下明犹饮,断送尊前倒即休。
催老莫嫌孙稚长,加年须喜鬓毛秋。
教他伯道争存活,无子无孙亦白头。
君年殊未及悬车,未合将闲逐老夫。
身健正宜金印绶,位高方称白髭须。
若论尘事何由了,但问云心自在无。
进退是非俱是梦,丘中阙下亦何殊。
故交海内只三人,二坐岩廊一卧云。
老爱诗书还似我,荣兼将相不如君。
百年胶漆初心在,万里烟霄中路分。
阿阁鸾凰野田鹤,何人信道旧同群。
刘桢病发经春卧,谢脁诗来尽日吟。
三道旧夸收片玉,一章新喜获双金。
信题霞绮缄情重,酒试银觥表分深。
科第门生满霄汉,岁寒少得似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