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致政邢定国通判》
《送致政邢定国通判》全文
宋 / 陆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七十平头便拂衣,舞雩风月有光辉。

寻常薄饭犹能足,多少高官未肯归。

鸥鸟等閒还自乐,杜鹃容易重相违。

想知辽鹤归来早,城郭人民未尽非。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佃所作的《送致政邢定国通判》。诗中描绘了主人公邢定国在年届七十之时辞官归隐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虚荣的淡泊态度。

首句“七十平头便拂衣”,形象地描绘了邢定国在年满七十时毅然决然地辞官归隐,如同拂去尘埃一般轻松洒脱。接着,“舞雩风月有光辉”一句,运用典故,将邢定国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比作舞雩台前的风月,充满了诗意与宁静,暗示了他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寻常薄饭犹能足,多少高官未肯归”两句,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对邢定国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的赞赏。邢定国虽为普通百姓,却能享受简单的生活,而许多高官却未能做到知足,仍在追求功名利禄。

“鸥鸟等閒还自乐,杜鹃容易重相违”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情感。鸥鸟在水边悠闲自得,而杜鹃却容易引起人的离愁别绪。这里以鸥鸟的自由自在与杜鹃的哀鸣相对比,进一步强调了邢定国归隐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想知辽鹤归来早,城郭人民未尽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邢定国归隐生活的羡慕之情。辽鹤象征着归隐的仙人,早归的辽鹤意味着邢定国归隐的时机恰到好处。同时,诗人也对城市中的变化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认为即使城郭与人民有所变迁,但邢定国归隐后的内心世界依然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邢定国归隐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淡泊、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虚荣的批判,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思考。

作者介绍
陆佃

陆佃
朝代:宋

陆佃,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授蔡州推官、国子监直讲。元丰时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哲宗时徙知邓州、泰州、海州。徽宗即位,召为礼部侍郎,命修《哲宗实录》。后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副宰相)。家贫苦学,映月读书。过金陵受教于王安石。安石当问新政于佃,佃曰:“法非不善,但恐推行不能如本意。”熙宁三年(公元一〇七〇年),擢进士甲科,调蔡州推官召为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已,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每欲参用元祐人才,遂低佃名在党籍,能为中大夫,知亳州。
猜你喜欢

乙卯元日登太平楼

高台元日一登游,东向扶桑送远眸。

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洲。

鲸波突兀辽阳隔,螺岛微茫海市浮。

翘首五云宫阙近,灵氛常映太平楼。

(0)

赠钱生

越国有钱生,思亲得令名。

片兰如惜宝,一恸欲崩城。

绿绮横长石,青囊挟内经。

栽花文士集,悟草担夫争。

儒雅衣堪把,真诚意可倾。

莫教忘两字,忠孝旧家声。

(0)

竹·其八

人家宿纸几时收,紫兔尖尖走泼油。

竹影满窗凉似水,断厓疏雨数竿秋。

(0)

梅友

不见芳颜久,仪容老更成。

襟怀抱清气,洒落出真情。

天寒适邂逅,握手如平生。

曳月鲛绡薄,凌风鹤氅轻。

同有岁寒约,重来会耆英。

(0)

寄迹武塘赋之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0)

南宁二首·其一

一驻南宁五月馀,始因送远过僧庐。

浮屠绝壁经残燹,井灶沿村见废墟。

抚恤尚惭凋弊后,游观正及省耕初。

近闻襁负归猺獞,莫陋夷方不可居。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