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彼良苗,悴不再荣。哀哀孑遗,嘿轸余情。
祠川祷岳,岂惮宵征。昊天不恤,不如靡生。
眷彼良苗,悴不再荣。哀哀孑遗,嘿轸余情。
祠川祷岳,岂惮宵征。昊天不恤,不如靡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久旱之下的农民深切的同情与关怀。开篇“眷彼良苗,悴不再荣”,诗人以“良苗”象征着辛勤耕作的成果,却因久旱而枯萎,无法再焕发生机,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接着,“哀哀孑遗,嘿轸余情”,孑遗者,即孤独无依之人,这里指在干旱中挣扎的农民,他们的境遇让诗人感同身受,内心充满了悲痛与忧虑。
“祠川祷岳,岂惮宵征”,诗人提到为了祈求雨水,人们会前往山川神庙进行祭祀,即使需要在夜晚跋涉,也无所畏惧。这反映了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虔诚与坚韧。然而,“昊天不恤,不如靡生”,诗人感叹上天似乎并不体恤人间疾苦,使得原本生机勃勃的土地变得荒芜,表达了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次社会问题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然现象人文解读的独特视角。
燕帘挂晚。莺槛迷晴,花思零乱。
试觅娉婷,日日傍湖亭苑。
掷果墙阴窥驻马,采香深径抛春扇。
醉归来,任钗云半落,绣帘慵卷。
念灿锦、年华如旧,飞絮游丝,萦恨难剪。
蜀羽无情,早带怨红啼断,厚约轻辞寒食夜,行云空梦梨花院。
莫凭阑,正斜阳、淡烟平远。
窗外啼莺,报数日西园,花事都空。
绣屋专房,姚魏渐邀新宠。
葱翠试剪春畦,羞对酒、夜寒犹重。
误暗期、绿架香洞。月黯小阶云冻。
算春将揽邮亭鞚。柳成圈、记人迎送。
蜀魂怨染岩花色,泥径红成陇。
楼上半揭画帘,料看雨、玉笙寒拥。
怕骤晴,无事消遣,日长清梦。
天镵海滨石,郁若龟毛绿。
信为小仇池,气象宛然足。
连岩下空洞,鼎张彭亨腹。
双峰照清涟,春眉镜中蹙。
疑经女娲鍊,或入金华牧。
炉熏充云气,研滴当川渎。
尤物足移人,不必珠与玉。
道旁初无异,汉将疑虎伏。
支机亦何据,但出君平卜。
奇礓入华林,倾都自追逐。
我愿作陈那,令吼震山谷。
一拳既在梦,二驹空所欲。
大士舍宝陀,仙人遗句曲。
惟诗落人间,如传置邮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