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劫江山足战场,白云归处是家乡。
一帘夜雨浇残梦,百啭流莺过短墙。
春色到门山犬睡,淡烟遮岸海鸥忙。
乾坤有地藏痴拙,古木森森待日长。
浩劫江山足战场,白云归处是家乡。
一帘夜雨浇残梦,百啭流莺过短墙。
春色到门山犬睡,淡烟遮岸海鸥忙。
乾坤有地藏痴拙,古木森森待日长。
这首诗描绘了雷峰塔下三月三日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浩劫江山足战场”似乎在暗示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但紧接着的“白云归处是家乡”则将思绪引向宁静与和平,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一帘夜雨浇残梦,百啭流莺过短墙”描绘了一幅夜晚雨中的静谧画面,雨声与鸟鸣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哀愁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春色到门山犬睡,淡烟遮岸海鸥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山犬在春色中沉睡,海鸥在淡烟中忙碌,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隐含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乾坤有地藏痴拙,古木森森待日长”则表达了对天地间万物生长规律的敬畏与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洞庭初叶下,旅客不胜愁。
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
一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
只被浮名系,宁无愧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