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手应难及此精,须知攒簇自心灵。
始于毫末分诸国,渐见图中列四溟。
关路欲伸通楚势,蜀山俄耸入秦青。
笔端尽现寰区事,堪把长悬在户庭。
别手应难及此精,须知攒簇自心灵。
始于毫末分诸国,渐见图中列四溟。
关路欲伸通楚势,蜀山俄耸入秦青。
笔端尽现寰区事,堪把长悬在户庭。
这首诗《观华夷图》由唐末宋初时期的诗人伍乔所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一幅描绘华夷之图的赞叹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画作与自然景观、地理概念巧妙结合,展现出作者对艺术与现实世界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句“别手应难及此精”,赞美了画师技艺的高超,非同凡响的手艺难以企及。接着“须知攒簇自心灵”进一步强调了画作背后艺术家的心灵世界,表明作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凝聚。
“始于毫末分诸国,渐见图中列四溟”两句,以“毫末”与“四溟”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画作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建过程,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广阔的世界。这里,“四溟”指的是四海,象征着世界的辽阔与多样。
“关路欲伸通楚势,蜀山俄耸入秦青”则通过具体的地理元素,如关隘、楚地、蜀山、秦地,展现了画作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与历史背景,同时也暗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与交融。
最后,“笔端尽现寰区事,堪把长悬在户庭”表达了画作不仅是一幅视觉艺术作品,更是一个浓缩了世界万象、能够长期悬挂于家中的精神寄托。这句话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艺术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综上所述,《观华夷图》不仅是一首对艺术作品的赞美诗,也是对艺术与生活、自然与人文之间深刻关系的探讨。伍乔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与哲学思考。
玄冥夺春令,连旬雪塞屋。
嗷嗷何物声,云是饥民哭。
来请义仓米,奈何久空腹。
寒威如戈矛,命尽须臾速。
忆昨去年水,云涛卷平陆。
高村既无麦,低田又无谷。
民间已乏食,租税仍未足。
县令欲逃责,催科峻鞭朴。
嗟哉吾邦民,何以保骨肉。
昂头诉苍苍,和气待春育。
春工本好生,此雪无乃酷。
谁家敞园馆,草树变琼玉。
美人学回风,欢笑列灯烛。
不如万户寒,唯忧五更促。
世无采诗官,悲歌寄鸿鹄。
忆云居,乃在汇泽西南修川之隅。
山盘盘兮,石门屹立磴道绝,飞瀑万丈淙冰壶。
云沈沈兮方昼而忽暝,古木交错兮藏鼪鼯。
攀崖欲上复自止,投险却忆骑鲸鱼。
崖向时复造平野,绝顶乃有百顷之膏腴。
群山下瞰若聚米,殿阁枕藉非人区。
露华洗出太古月,桂子摇落阴扶疏。
清风欲借羽仪展,秽念顿觉秋毫无。
老禅底事不度我,红日东上还驱车。
如今正似武陵客,放舟已远嗟迷途。
青春一往二十二,白雪渐变千茎须。
西来忽遇归飞鸟,青纸远寄黄金书。
灵茶香味胜粉乳,满箧所赠遇琼琚。
玉川七碗吃不得,灌顶未识真醍醐。
南暹北讷惜已死,唯师秀出孤峰孤。
潜深隐密自得所,岂不悯我栖榛芜。
倒影射岩犹入石,异日三椽容野夫。
《前云居行寄元禅师》【宋·郭祥正】忆云居,乃在汇泽西南修川之隅。山盘盘兮,石门屹立磴道绝,飞瀑万丈淙冰壶。云沈沈兮方昼而忽暝,古木交错兮藏鼪鼯。攀崖欲上复自止,投险却忆骑鲸鱼。崖向时复造平野,绝顶乃有百顷之膏腴。群山下瞰若聚米,殿阁枕藉非人区。露华洗出太古月,桂子摇落阴扶疏。清风欲借羽仪展,秽念顿觉秋毫无。老禅底事不度我,红日东上还驱车。如今正似武陵客,放舟已远嗟迷途。青春一往二十二,白雪渐变千茎须。西来忽遇归飞鸟,青纸远寄黄金书。灵茶香味胜粉乳,满箧所赠遇琼琚。玉川七碗吃不得,灌顶未识真醍醐。南暹北讷惜已死,唯师秀出孤峰孤。潜深隐密自得所,岂不悯我栖榛芜。倒影射岩犹入石,异日三椽容野夫。
https://shici.929r.com/shici/JY3we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