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飙透窗纱,萧萧弄秋色。
妾在江南尚不堪,况君远在阴山北。
风吹妾衣寒,妾念君衣单。
起来捣衣明月下,不辞膂力摧心肝。
一声孤闷添,两声双泪堕。
三声四声情转多,无数离愁搥不破。
须臾捣到千万声,中有万恨千愁并。
不知游子在万里,今夜魂神宁不宁。
凉飙透窗纱,萧萧弄秋色。
妾在江南尚不堪,况君远在阴山北。
风吹妾衣寒,妾念君衣单。
起来捣衣明月下,不辞膂力摧心肝。
一声孤闷添,两声双泪堕。
三声四声情转多,无数离愁搥不破。
须臾捣到千万声,中有万恨千愁并。
不知游子在万里,今夜魂神宁不宁。
这首《捣衣曲》由明代诗人丘浚所作,描绘了一位江南女子为远方丈夫捣衣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心理描写。
开篇“凉飙透窗纱,萧萧弄秋色”,以秋风轻拂窗纱,带来凉意,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氛围,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离别的哀愁。接着,“妾在江南尚不堪,况君远在阴山北”两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处境——她独自一人在江南,而她的丈夫却远在北方的阴山之北,两地相隔,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风吹妾衣寒,妾念君衣单”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自然界的寒冷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女子在明月下起立捣衣,不仅是为了给远方的丈夫准备衣物,更是借此表达对丈夫的深深思念与关怀。“不辞膂力摧心肝”一句,展现了女子为了丈夫的温暖不惜付出一切的决心与勇气。
接下来的“一声孤闷添,两声双泪堕”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女子的思念之情具象化,每一声捣衣声都像是在她心中激起的波澜,使得泪水不由自主地落下。随着捣衣声的增多,“三声四声情转多,无数离愁搥不破”,情感愈发浓烈,但无论多少次的捣衣都无法排解心中的离愁。
最后,“须臾捣到千万声,中有万恨千愁并”表达了女子对远方丈夫无尽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未知未来的焦虑。而“不知游子在万里,今夜魂神宁不宁”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问出了所有离别之人的心声:远方的游子是否安好?今夜,他的魂魄是否能得安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古代女性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关怀,同时也反映了战争或地理距离带来的分离之苦。丘浚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这一情感的核心,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与无奈。
出却金宫入梵宫,翠微绿雾染衣浓。
三年不识西湖月,一夜初闻南涧钟。
藏室蓬山真昨戏,园翁溪友得今从。
若非朝士相追送,何处冥鸿更有踪。